贵州 是我无比期待的目的地,看了摄影大神拍的千户苗寨照片,瞬间被种草了。


一座山、一座城、十座寨子,这便是我此趟 贵州 之行的全部。

贵州 的自然风光旖旎,少数民族文化浓厚,除了旅游人爱来,这里更是摄影人的钟爱之地。

此次也是我继 古巴 之旅后的再一次人文之旅。人文的有趣在于那些路上遇到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也许按下快门的时候我只是拍了一张照片,可是在我回看照片写游记的时候,对这张照片里的人和物都会有更多思考和感受。这也许就是人文摄影的魅力和意义。


一座山,是指梵净山, 2018年梵净山便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被誉为“天空之城”。

当山里起云雾时,红云金顶在大片缥缈的云海中,若隐若现,好似天上宫阙。

可惜我们遇到了大晴天,梵净山褪去仙气,变成了凡间模样,仅是一块巨石立于山头。



一座城,是 镇远 古城。远观古城,一半在山坡,一半入水中, 舞阳 河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颇似一幅太极图。晚上河两边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古城夜空光辉而明亮。



十座寨子,包含了苗族、侗族、水族。它们都位于 黔东南 和 黔南 ,这里是 贵州 的精髓所在,是秀美风光和淳朴人文的完美结合。

有些寨子完全没有被商业化,仍是这繁华世界中的一片净土。有些寨子被开发了,游客也可以更舒适地体验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生活。古寨逐渐现代化和旅游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古寨带来了收入,提高了寨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习俗的传承受到了影响,部分传统文化可能被遗弃。

总之,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也是多多了解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希望它不要被媾变。


西江千户苗寨作为苗族的代表,就像一幅让人惊叹的画卷,夜晚更是犹如星河般璀璨。



穿苗服是一定要体验的,做一天苗族姑娘才是真正地融入了苗寨呀。



肇兴 侗寨,自2018年作为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后,便一炮走红,走进了大众的视线。它也是此趟我最喜欢的寨子,全寨都是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从日到夜,星光流转,每一刻景色都无比迷人。



除了上面两个寨子,我们还到怎雷水寨的当地人家里,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在 卡拉 村观赏编织鸟笼手工艺;在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岜沙 苗寨,体验了他们的鸣枪迎宾、镰刀剃头习俗;在羊查老寨看了一场人声鼎沸、接地气的斗牛大会;在 郎德 上寨体验十二道拦路酒的风俗,看了芦笙表演……



————1————

第一天从 上海 飞到 贵阳 。 贵阳 有很多奇特造型的建筑,可以堪比魔幻 重庆 。


贵阳|奇特魔幻的建筑

首先要介绍我很喜欢的【黔春立交桥】,5层立体交叉、11条匝道、8个出入口,最大垂直落差为55米,相当于18层楼高,走错一条,就是 贵阳 一日游。

嗯?这介绍怎么那么熟悉?因为我今年6月去了 重庆 的黄桷湾立交桥,“黄桷湾立交桥是 重庆 最大、最复杂的立交桥,高达五层、共20条匝道,据说分分钟就会拐错弯,让人又爱又恨”。这样一对比,好像还是黄桷湾立交桥更复杂。但是因为黔春立交桥是用航拍拍的,所以更震撼。



我们的酒店旁边,就是【甲秀楼】,这是闹市中的一处古楼,历经六次大规模修缮和400多年的风吹雨打屹立不倒,它是 贵阳 历史的见证,连接了 贵阳 的古今。

拍照机位推荐走到甲秀楼的西侧,以后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做背景拍摄最佳。



贵阳 有一栋造型十分有特色的小区,就像一串烤面筋,所以被叫做【串串楼】。

一共有四栋高楼,每一栋都是圆柱形,层层交错。每层楼都有一个超大的露天的阳台,宛如空中花园,阳台上铺满了彩色的地砖。

地址: 贵阳 市观山湖区世纪城龙禧苑小区。

拍照机位:串串楼对面,龙禧苑2栋的顶楼,要等住户刷卡进入。



现在的书店因为装修好看,也陆续成为网红打卡地, 比如 贵阳 的【钟书阁】。之前去 重庆 的钟书阁是不能用相机拍照的,但是 贵阳 的可以。书店设计融入了喀斯特地貌元素,镜面设计颇具未来科技感。

拍摄建议使用超广角低角度拍摄。因为书店整体偏冷色系,拍摄时可以找灭火箱,木制隔板等暖色系进行搭配,穿衣也最好是红色和橙色,对比强烈。



————2————

第二天就开始我们正式的行程啦,自驾出发。


云上丹寨|鸟笼编织艺术之乡

贵州 之行的第一个寨子,就是 丹寨 县的 卡拉 村,在苗语里“ 卡拉 ”是好的意思。 丹寨 县地处都 柳江 、清水江上游,融合了都 柳江 系、清水江系苗族文化的特点,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

卡拉 村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传统手工编织鸟笼专业村寨,其编制的鸟笼远销国内外,编制技艺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该村的151农户中,有125户都在从事鸟笼制作行业,年生产鸟笼达10万个,鸟笼生产已成为 卡拉 村收入的主要渠道。

卡拉 村是不需要门票的,在停车场下车,便能看见山顶上有一个大大的鸟笼,用无人机帮我们去看一看。在山下看的时候觉得这个鸟笼土土的,但是无人机拍出来竟然还不错。



不飞无人机还不知道,山后面竟然有如此一番“ 中国 特色”的景象。一条高速纵穿山间,一边是已经收割完的梯田,一边是一个小型水池,写着“愚公移山,改造 中国 ”。因为 贵州 多为山区,生活条件相对贫苦落后,但是近几年也在大力发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要致富先修路”,路好了,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绿水青山也成了金山 银山 。



拍完往里走,看见一棵柿子树,长得太诱人了,好想摘一个吃吃。



卡拉 村非常原始,并没有被商业化,几乎没有游客到访,来这里的主要都是人文摄影爱好者,所以除了鸟笼的收入,摄影费也成了这里旅游业的一笔收入。 比如 ,我们想拍摄鸟笼编织的场景,就花钱请了两个当地人来当模特,说得不好听这是摆拍,说得好听一点是摄影的 “场景还原” 。

我更偏向于后者的说法,虽然人文摄影讲究拍真实的场景,但是因为一些传统工艺,我们可能拍不到原汁原味的感觉了,通过 “场景还原”,我们可以将这些珍贵的画面记录下来,我觉得这也是人文摄影的一种方式和魅力。



拍完了模特,我当然也要充当一回“鸟笼少女”,坐在鸟笼中摆拍。别看照片里有很多鸟笼,其实只是集中在一小块地方,通过摄影的艺术,利用中长焦切掉多余的边缘,拍出密集的感觉。



仔细看看那些精雕细琢的鸟笼,还真是挺精致的。 卡拉 鸟笼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砍竹、破竹、除湿、定型、编织、上色等十几道工序。尽管鸟笼工艺已有上百年,但是由于鸟笼的制作材料——竹子不易保存,所以没有流传后世的鸟笼实物,因此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变得尤为重要,希望 卡拉 村的鸟笼编织工艺也能一直传承下去。

虽然我没有逛完整个村子,只是为了拍摄鸟笼而来,但是也希望通过我的照片和游记,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特色的村子。




羊查老寨|泥坑里的斗牛盛会

下午继续出发赶路,半途突然看见很多穿着民族服饰的人,路边停满了车,仿佛在举行什么盛会。我们带着好奇心,立马决定停车去一探究竟。穿过热闹的人群,才发现原来是在举办斗牛大会。我还是第一次现场见到国内的斗牛大会,很兴奋,旅行真是处处充满惊喜。

听当地人说第一名有两万元的奖励,奖金还挺丰厚的,但是养这样一头斗牛也很费钱。每头牛身上都有名字或者数字,我们看的这场叫“卧虎”的斗牛赢了。

比赛就在一个泥坑里面进行,据当地人说一年举办一次,时间不固定,过两周另一个寨子有更壮观的斗牛大会。


结束比赛的斗牛要回家了。

其实看起来并没有像电影里的那样凶狠,被主人牵着的时候也挺温顺的。


飞无人机的时候,周围的大朋友、小朋友都非常兴奋,很多都没有见过无人机。

有一个小男孩特别可爱,我想跟他聊天,于是问他:“你会讲普通话吗?”

他摇摇头。

我说:“那你怎么听得懂我说话?”

他睁大眼睛看着我,一言不发。

我被逗笑了,所以这小朋友到底会不会说普通话呢?至今仍是个谜。


这里的少数民族都很热情,我们拍摄到了最真实、最地道的人文,有些看到镜头很开心地和我们打招呼,有些小朋友有些害羞,把脸埋到妈妈背后。


这里的小孩几乎都是被大人背在身上,然后跟着大人一起干活。



遇到一群穿着统一民族服装的阿姨们,非常热情欢迎我和她们一起合影,我的衣服仿佛融入了她们,没有违和感。




怎雷水寨|仅存40多万人口

由于路上被斗牛大会耽误了,到达怎雷水寨的时候已经快傍晚了。去寨子的路是盘山公路,车子并不多,所以不难开,只是容易晕车。我们来的时候没有别人,是唯一到访的游客,不需要门票。


怎雷水寨真能称得上是 贵州 的秘境,只有50多户水族人家生活在这绵延不绝的苗岭深处,一代又一代繁衍了300多年。这里的原生态保留得十分完好,是 黔南 一个十分低调小众的世外 桃源 。

现存水族仅有40多万人口,真正的人口“少数”民族。他们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水书是夏商文化的孑遗,属水族的精神支柱。鱼是水族的图腾,饭稻羹鱼是水族的重要社会习俗。


怎雷水寨分为3个寨子,上、中、下寨,以坐落于山间从上到下的位置区分。用航拍可以把三个寨子拍在一起。在水族人的眼里,最好的土地都应该用于耕种,所以他们的住房都修建在山顶上,而相对平坦的地方,用于修筑梯田,仿佛大地的调色盘。我们去的季节水稻已经收割了,所以景色没那么美了,再早些日子如果能看到金色的稻田,那一定是绝美的。



入口处是通往上寨的路,在入口处往左边山上走一小段就能到达观景平台,适合没有航拍的游客拍全景照。这个角度也很适合用长焦拍摄,可以拍到穿梭于上寨的一条小路,有些人家已经开始做饭,屋顶上飘出淡淡的炊烟。放眼远望,山峦重叠,云海茫茫,岁月静好,恍如避世的山村。



往日落的方向看去,厚重的云层透出一丝夕阳的余晖,一片绵长的云朵散落到人间,一时分不清这是人间的烟火气还是天界的飘渺仙气。



继续走进寨子,才看清这些错落有致、盖着小青瓦的干栏式木楼。栏杆建筑被国内众多研究专家誉为“ 中国 民族建筑活化石”,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

尽管远眺的时候对村寨的向往很美好,但是靠近后认清现实,居住条件比较落后,我是万万不想住在这的。



看到一户人家虚掩着门,我们进入了村民家里。以前我是不敢去人家家里的,这次拍到了很多当地人真实的生活环境,很难得也很珍贵。

这个时间,正巧是他们晚饭的时间,看到他们厨房的灶台,比我小时候老家的更破旧。客厅的灯光非常昏暗,厨房仅有一盏并不明亮的灯。烧柴依旧是他们烹饪的主要方式,一家子围在锅炉边吃饭,一锅乱炖是他们唯一的食物。柴火堆旁边还躺着一只小奶猫在烤火,老奶奶和小奶猫在一起的画面很温馨。



第二户人家是邀请我们进去的,爷爷奶奶和孙子一家三口,爸爸妈妈都去外面打工了,村里还有好多户人家也都是这样,算是留守儿童吧。小男孩特别开朗,冲着镜头笑,胃口也不错,吃完一碗米饭,又去盛了一碗。



阳台晾着水族特色的服饰,我趴在栏杆上,拍了一张很人文的人像照,和我以往的人像照片风格都不同。

水族的服饰非常素雅干净,因为他们特别禁忌红黄这样的暖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日常服装的款式设计都非常简单,头上只包着一块白布,没有繁重的配饰,只有节日和婚嫁盛装时才戴着各种银饰。



路上看到另一家的阳台,晒满了鲜艳的服饰,这些已经是小朋友们穿的现代运动服了。



其实水族很有意思,他们有很多自己独特的习俗, 比如 自己的文字、历法、神话故事、艺术、乐器等等,仅仅来到怎雷水寨是无法感受到全面的水族文化的,对于少数民族感兴趣的可以深入了解一番。



下山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山下是 三都 水族自治县,晚上我们住在县城的酒店。



晚餐吃的酸汤鱼锅,很开胃。



————3————

岜沙苗寨|最后的枪手部落

今天早上继续往东行驶,要去一个非常猎奇且有“观赏性”的苗寨,那就是 岜沙 苗寨(苗语念biā shā,意思是草木繁多的地方)。它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至今佩戴着火枪(获得特别批准)。

岜沙 苗寨位于 从江 县丙妹镇 ,海拔高500米。村寨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5个自然寨组成,全寨500余户2500多人口。

岜沙 人仍保持着两千多年前古老的生产方式,堪称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其鲜为人知的枪手文化、镰刀剃头、鸣枪迎宾、树葬习俗、树木崇拜更为独特神秘。


岜沙 苗寨已经是个成熟的景点,商业氛围还不是很浓。

门票20元,门票+表演套票60元(含三场雷打不动的表演,芦笙舞、祭祀神树、鸣枪仪式,演出时间9点/11点/15点),接驳车20元。

景区开放时间:8:00-18:00。

车子统一停在游客中心的停车场,坐接驳车进入寨子门口。



岜沙 苗寨最大的看点是 岜沙 男人,他们发髻高盘,肩扛长枪,无疑成为了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最佳主角”。


我们请了3个 岜沙 男人来当模特,为了近距离拍到这些有趣的民族风俗。如果寨子里碰到小朋友,不要给钱,会让他们养成伸手向游客要钱的坏习惯,如果要拍他们,可以给点糖果零食。


岜沙 苗寨视野最好的地方便是模特带我们去的一个小山头。进入里面的寨门后看到一个小广场,左手边有一条小路下去,得走上10多分钟才能到这个山头,建议在广场拿着照片问一下当地人,不要走错了。



路上看见一条捕完猎物的蛇,吓得我头皮发麻,然而作为啥都要拍照的我,还是哆哆嗦嗦按下了快门。



这个山头能看到整个寨子,以层层叠叠的房屋为背景拍照,既干净又有特色。我们用航拍拍了全景,还是挺震撼的。 岜沙 的古木和梯田也是很有特色的,一年四季皆有不同景色。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 岜沙 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后,向西南地区撤退。 岜沙 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 岜沙 祖先为了让后人记住“逃跑”的耻辱,改姓为“滚”,所以如果你问他们贵姓?答:“滚”。



岜沙 男人崇尚武力,平时都是穿当地特色布料做的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都不在话下。

我们可以看见三位大哥身上穿的青布衣,看起来像塑料,锃亮得反光,摸起来很硬,这就是侗布。侗布是侗族的特色衣料,当然别的民族也会用。在 岜沙 苗寨和占里侗寨,我们随处都能看见很多在制作侗布的妇女。

侗布非常结实耐穿,制作过程也很复杂,白布织好后,放在蓝靛染桶中浸泡除白,反复浸泡、晒干数次,布就成了青黛色。然后再用牛皮汁浸泡一次,布变成硬质。之后置于平板上捶打晾晒,反复涂抹蛋白液,继续漂、染、晾、捶,最后才算制成。蛋清涂抹和敲打是秘诀,太让人惊讶了,蛋清竟然还能做到衣服里面。




枪原本是 岜沙 男人狩猎和防身之用,现在更多意味着民族图腾,并且成了游客摆拍的道具。枪里面装的不是真子弹,只是火药,但是声音非常响。如果游客想自己打枪,20元一发,可以体验。



拍完我们开始逛寨子。寨子里可以看见很多晒着的糯禾,糯米是很多 贵州 少数民族的主食,因为特别耐饿。由于山里潮湿,人们把糯禾晒在高高的栏杆上,以此来保存数月。


走进一户人家,一大群老奶奶们正在吃午饭,看他们桌上的食物,都是用脸盆装的,吃得比较简陋。



这个小女孩是我们遇到最特别的一个,远远就瞧见她坐在门口,光着脚,脸上没有一丝表情。本以为她是不开心,所以我们拿出糖果想哄她,但是她没有理睬我们。


她妈妈请我们去家里,我一眼就看见满墙的老照片,原来他们也爱拍照记录。

我对小女孩说:“我可以和你一起拍个照吗?”

她什么都没说,走过来坐到我旁边。

我说:“我们摆个姿势吧。”

她还是很冷酷地看着镜头,她妈妈跟她说,做个和我一样的姿势。

然后便有了这张,我们比着耶,我笑得很开心,而她一脸严肃的照片。

后来我想,小女孩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亦或是冷酷大概就是她的性格。



这家房子最好的位置,就是这个观景窗户,视野非常开阔。如果这在我们老家 浙江 的山区,估计很多房子都会被改造成民宿,然后发展旅游业,那当地人也不会这么拮据了。


我们参加了15点在寨子门口的迎宾仪式,在门口完成鸣枪迎宾之后,跟随讲解员沿着林间小道沿途观光,最后到达芦笙场观看演出。

岜沙 人自古就非常崇拜树木,他们会在出生的时候种一棵生命树,等到人离世,这棵树就成了棺木,而且逝者的亲人不会竖立墓碑,只会再种一棵树来寄托哀思。



继续走便到了香樟纪念亭。1976年, 北京 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 岜沙 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 樟树 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为了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名为“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纪念亭”。



最后的行程是芦笙场演出,包含镰刀剃头和结婚仪式的展示等等,全程半小时左右。因为这些都是 岜沙 苗寨最特色的习俗,所以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这里的特色小吃是糯米饭,可以在里面加烤香肠或者五花肉,还挺好吃的。我吃了一碗米粉,10元,对于我来说物价很低。其他没有什么好吃的。



占里侗寨|换花草的秘密

傍晚继续赶往占里侗寨,这是我们此行的第一个侗寨。接下去我们要去的寨子也都是侗寨,以前对苗寨比较了解,这次到访了很多侗寨,被侗寨文化深深吸引了。相比于苗寨,侗寨更少人知道,很多也未被开发为景区,所以少有游客涉足,至今还保留着百年前的传统生活方式。我也很矛盾,又想这些寨民能有更多收入,也希望这种原生态的秘境不要被破坏。


辨别寨子是不是侗族,最简单的就是看有没有鼓楼和风雨桥,因为鼓楼和风雨桥是侗寨特有的标志。鼓楼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比房屋都要高,所以一眼就能看见。鼓楼全部以榫卯结构衔接,历数百年风雨而不朽,可以堪称“建筑艺术”。


占里侗寨并不大,一共有2座鼓楼,不需要门票。

占里侗寨全寨150多户人家,全部为吴姓侗族。这个寨子有一个非常大的特色,那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因为占里村的祖先吴公力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的要求,订立了一条寨规: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两个孩子,多生依寨规进行处罚。


而另一个更加匪夷所思的现象,就是几乎99%的家庭都是一男一女,很少有双男双女的现象。据说占里侗寨有一种神秘的草药,名叫“换花草”,可以用来平衡胎儿的性别。倘若第一个生的是男孩的,那么换花草会让第二胎是个女孩,反之亦然。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换花草”的 庐山 真面目,有资格知道的也就只有一人,这个人被寨里人称为“药师”。寨子里还有一口井,据说喝了井水也能有“换花草”的功能。


相信科学的我当然是不信的,找了当地人询问是否真的都是一男一女,寨子里的人都是笑着点点头。问他们原因,都说不能说。但是照我在路上的观察所得,这个“换花草”的秘密不可信。



到达寨子已经天色渐暗,我们开始四处闲逛。爬上一个比较高的地方,在鼓楼附近,可以俯拍房屋,但是这个位置并不是很好。



河边一排的禾晾群,我很好奇,建在水流之上,难道不会越晒越潮湿吗?

之前看到 岜沙 苗寨的禾晾架很高,周围也没有人可以站上去的地方,不知道是怎么晾的。

来到这里,看见河边正在晾糯禾的寨民,才发现,原来人就是像爬梯子一样一层层爬上去的,下面的人把糯禾扔给上面的人。因为身上没有安全措施,所以上面的人得站稳了,还需要点技术。


下图这家水泥房的人家应该是条件比较好的,还有防盗门,其他寨子里的房屋基本都是木制的。


寨子里唯一一家烧烤店,聚集了很多人,在全寨几乎已经黑灯瞎火的时候,这家烧烤店是唯一光亮的地方,寨子的夜生活如此简单朴素。


今天我们将住在占里侗寨,因为占里侗寨也是毫无商业氛围,所以食宿条件非常一般。我们住的房子就是当地人的家里,全部是木结构,走起楼梯还会“吱呀吱呀”得响,完全没有隔音效果。占里侗寨的公鸡大概半夜3点就开始打鸣了,一直断断续续叫到7点。幸亏我半夜的睡眠质量还算好,第一声鸡鸣是6点才听到的。



————4————

早上起来,去寨子里的观景台,在入口处往坡上走。这里是唯一一个视野比较好的地方,在没有无人机的情况下可以拍到寨子全貌。错落有致的侗族房屋,素雅古朴。



从观景台下来,时间还早,便沿着小溪走走,悠闲的鸭子们正在嬉水,走到石板搭建的小桥上,留下照片。



黄岗侗寨|最灿烂的笑脸

今天第一站是黄岗侗寨,也是不需要门票的,这个是我第二喜欢的侗寨。

黄岗侗寨由5座鼓楼及纯木质干栏式结构建筑组成,依据侗族的民俗, 一座鼓楼为一个支系或一个姓氏的象征,所以鼓楼多也表示寨子的人口多。

黄岗侗寨是 贵州 省内保护得最完整的侗寨,寨内的房屋、水碾、谷仓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民族风情浓郁,侗族大歌源远流长,小到学语孩童,大至耄耋老人均会唱歌,有“侗族大歌之乡”的美誉,侗族大歌也被评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入口处有一大片荷塘,有些已经枯萎了,夏天会更有生气一些。



这个寨子好多背着娃娃的都是老年男性,还挺少见的,之前别的寨子看到都是妈妈背着。



村里的小学建设得也不错,正好赶上了中午放学,拍到了可爱的孩子们。


在此时,我们遇上了此行最可爱的三个小女孩,最灿烂的笑脸。她们还会面对镜头摆姿势,姿势竟然都不一样,比心、比耶、wink。


往山上走,便是视野比较好的地方,拍摄村子全景。不过稻田已经收割了,前景空荡荡的,比较一般。





肇兴侗寨|星河落入人间

接下去的侗寨,是我此行最喜欢的寨子,没有之一—— 肇兴 侗寨。它是“ 黎平 第一侗寨”,被游客更熟悉,因为它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侗寨景区。


从黄岗侗寨自驾过来只要1小时,从 贵阳 自驾需要4小时。

高铁坐到 从江 站, 贵阳 过来90分钟,很方便。出站后坐大巴到景区25元,或者打车也只有4公里。

肇兴 侗寨门票80,3天有效,接驳车往返20。

门口有停车场,30元每天。不管是自驾还是坐车,都只能到门口的游客中心(下图)。然后在归杩观光车站坐景区的接驳车或者步行进寨,从归杩观光车站至 肇兴 侗寨寨门大约3公里。

因为开发成了景区,所以进寨子的过程变得复杂了,我们之前去那些小众的村寨,车子都可以直接开到寨门口的停车场。



下图是我们坐在观光车上看到的第一扇大门,但也不是寨门,还要继续往里走。



下面就是寨门口,但是去民宿还有一段路要走,因为是石板路,所以拖箱子有点吃力,行李多的推荐住得离寨门口近一点,或者问问民宿有没有当地人的车子可以接送进去。



我们的民宿在河边,与主路是平行的,河边的景色也很不错。



放完行李,我们就迫不及待出来逛寨子啦。由于今天天气不好,下着毛毛细雨,石板路还是湿的,游客也不多,让寨子更加静谧了。我挺喜欢这种氛围,如果不是为了拍照出门,在民宿里面听着雨滴落在青石板和屋顶的声音,一定也很安逸。



肇兴 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别为仁、义、礼、智、信五团,因此寨中一共有5座鼓楼。而 肇兴 侗寨的鼓楼群,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 尼斯 世界纪录。因此我们拍照也是围绕着这几座鼓楼,晚上鼓楼有灯光,所以非常有特色,从白天拍到了夜晚,都很好看。



【礼团鼓楼】

礼团鼓楼的位置最好拍,模特可以站在通往它的小路上,以鼓楼为背景拍,摄影师站在路口处。



还有一个机位是去鼓楼背面的楼梯上坐着拍,用超广角很震撼。



【义团鼓楼】

义团鼓楼就在礼的旁边,最好的位置是模特站在两座鼓楼之间的桥上(看我上面的地图标识),摄影师站在礼的那条小路上拍。


晚上我是坐在桥的围栏上拍的,坐稳了没事,请勿模仿哦。烟花是p上去的,因为我们住的那天晚上23点确实放了烟花,只是我们已经回民宿了,所以有了这个p图灵感。



义团鼓楼因为被房屋包围了,所以走近不太好拍照,背景太杂乱了。


【义 团风 雨桥】

5座鼓楼对应5座风雨桥,义团旁边这座可以顺便打卡。摄影师站在之前的石桥上,拍风雨桥推荐用对称构图。



【智团鼓楼】

智的特色是可以拍到鼓楼的倒影,因为前面有条小溪,白天倒影不太明显,晚上亮灯后更好拍。

我们正好碰上了表演,有很多侗族妇女站在鼓楼前,正好当前景。



【信团鼓楼】

信是离主路最近的鼓楼,找一个避开人群的角度拍。



除了鼓楼附近, 肇兴 侗寨的街道也很适合拍照。最火的那条有坡度的街道在义团鼓楼附近,看到美迪精品客栈就是了,利用长焦拍更有压缩感。



拍完鼓楼已经快傍晚了,我们抓紧时间赶去观景台。观景台在寨门口,我们经过的这条路上有民族服饰出租,20元一天,但是没有时间穿侗族服饰啦。侗族服饰比苗族的朴素一些,我觉得更好看。


观景台的视野特别好,可以俯瞰整个寨子。一定要在傍晚5点左右去观景台,拍落日蓝调,看完夜景下来,从日到夜,星光流转,每一刻景色都无比迷人。我们去的时候稻田已经没有了,所以前景就空荡荡的,不完美了。从观景台拍门口的人非常小,所以建议站在门口的侧边拍人像照,观景台上纯拍风景照。



当灯光亮起的一刹那,我发出了“哇”的惊叹,尽管来之前我已经看过很多照片,但是现场还是被震撼到了。夜晚5座鼓楼亮起,零散点缀在寨中,犹如星河落入人间。



之后,主街两边的店铺灯光也陆续亮起,犹如两条金色长龙卧于寨中,航拍的视角更震撼。



意犹未尽,快门不想停。但是因为今晚有一场非常热闹的活动,我们上观景台之前就看到了,所以拍完夜景就马不停蹄赶往下一场拍摄。

这个活动就是寨饭 (侗族话叫月也) ,是指团之间互相约饭,几十桌人一起吃饭,就像我们老家办酒席的感觉。这次是因为一个团帮另一个团割了水稻,为了感谢和庆祝一起吃饭。这种活动是没有固定时间的,都是团之间临时举办,所以我们运气非常好,赶上了非常难得的人文场景。聚会就在信团鼓楼前举办。



肇兴 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晚上侗族欢聚于鼓楼,举行文娱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踩堂歌、拦路歌等。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

也有固定的付费表演,侗族大歌演出,晚上20:00-21:00,票价88元一张。



忙碌拍摄的一天,晚上的街道拍照也很好看,晚上10点多了,街上人也少了很多。


肇兴 侗寨真是太好拍了,一天都在拍照,而且拍不厌,人文、风景、人像都好看。




————5————

堂安侗寨|一座生态博物馆

肇兴 侗寨的山顶有一个 堂安 侗寨,更小众,不需要门票,距离 肇兴 侗寨只有6公里左右,喜欢爬山的甚至可以走上去。但是一般推荐坐车上山, 肇兴 侗寨内有中巴往返20元,也可以包当地人的车上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堂安 侗寨竟是 中国 与 挪威 政府共同创建的“侗族生态博物馆”,是 贵州 四个生态博物馆之一。 堂安 侗寨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全村170多户800多人,以赢、陆两姓为主。村寨依山就势,建筑沿山体等高线布置,并以鼓楼、戏楼为中心。

堂安 侗寨三面环山,一面是空旷的梯田,视野开阔,峰峦叠嶂。所以最好看的季节是梯田灌水期和秋季,我们这个时间上去就一般。


我们刚上山就遇到了大雨,所以只能在休息亭躲雨,也没有出去逛村子。等雨小了,在石梯上拍了几张就下山了。



从 肇兴 侗寨出来后,赶去梵净山,因为路程比较远,车程将近5个小时,到达 江口 县的时候已经傍晚了。 江口 县位于梵净山山脚,为了明天的爬山做准备,我们今晚住在山脚的酒店好好养精蓄锐。晚饭后我们在酒店附近的足浴店泡脚做按摩,扫除这几天的疲惫。


————6————

梵净山|贵州网红新秀

不知道大家今年有没有在网上刷到过梵净山的短视频,红云金顶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我一下就被震撼到了。梵净山绝对能被评为今年 贵州 爆火的网红景点之一。

但是没想到我们去的时候竟然是个大晴天,并没有见识到让我魂牵梦萦、仙境般的“梵天净土”。


本以为山上非常冷,我准备了一套最厚的衣服穿上,但是到了山上却被晒得快出汗了。建议大家出门前看看温度和天气,山上风比较大,还是建议带上厚外套,容易穿脱的,方便及时调整冷热。


关于梵净山的购票信息,一定要去官方微信公众号【梵净山生态旅游区】看,索道和山顶景点是否开放等消息都会在上面。

东山门( 江口 县黑湾河)入园时间为8-15点。

西山门(印江县护国寺)入园时间为8-13点。

两边山门门票不能通用。


梵净山门票需要预约,至少提前一天购买,因为每天限流6000人,是实名制的,务必带身份证。

最好的时间是上午就进景区,越早越好,我们预约到的时间是9点。

第三方平台购票的时候,是随机出票的,以景区短信写的时间为准。所以最好去公众号买票,自己可以选择时间。

大门票+往返观光车+往返索道一共是210元, 江苏 省居民免大门票。

建议一定要买索道票上下山,节省体力,如果要爬山至少6小时,太累了。

停车场有小贩卖登山杖和手套,像我们去的时候天气好没有必要买。如果年纪大的游客或者天气很冷,可以买,因为山上楼梯的扶手是冷冰冰的。建议背点食物和饮料上山,当然山上也有小卖部,但是吃的东西不多。


梵净山入园简直像去西天取经,历经重重关卡。你需要刷无数次身份证进入,记得保管好身份证,放在可以随手拿的地方,不然真的会被烦死。

大门进口处刷一次,然后排队去坐接驳车。接驳车排队入口刷一次,快到坐上车的时候再刷一次。然后到达坐缆车的入口刷一次,快坐上缆车的时候还要刷一次,大概单趟就要刷5、6次身份证,而这段路程其实并不是多远,但是要反复验证,所以要花费很多时间,人多的话排队就要很久很久,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越早进景区越好的原因。下山依旧是如此的步骤,坐缆车下来再坐接驳车,也要刷身份证,比上山快一点。


缆车左边的大石头就是红云金顶。



从缆车下来后,会有指示牌告诉你上山的路,但是我们走了当地人告诉我们的路线,也就是往左边走,那是下山的路线,更平缓并且更短。但是这只适合人少的时候,我们去的时候游客少,所以不会影响别人下山(楼梯中间有护栏隔开,所以有两条路),如果游客多还是要老老实实跟着上山的大部队走。

往上爬到一个观景平台,已经接近了红云金顶,我在这里打卡一张游客照。



继续往上走,就到了普度广场,这里是块平地,可供人休息。广场左边是红云金顶,右边是蘑菇云。

我们今天的大晴天虽然很适合爬山,但是对于摄影就少了点层次感,仅仅是一块蓝色的背景板前有块大石头的感觉。从摄影角度讲,遇上有云雾的天气更容易出大片。

红云金顶也是可以爬上去的,但是楼梯狭窄又陡峭,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人多的时候就只能排队一个跟着一个往上爬,很费时间。



其实离红云金顶太近不好拍照,推荐大家往蘑菇云的方向走,然后远远地拍红云金顶。



蘑菇云这里有条栈道通出来,可以站在这个尖尖角上拍照,避开游客。因为我穿了黑色的衣服,所以人物不突出,还是推荐鲜艳的衣服。



这就是蘑菇石,上下两块石头错开堆叠在一起,但是我看着也不像蘑菇呀。


下山后,出口处有卖吃的,还有水果,爬完山吃点水果才是最爽的事情。




镇远古城|是记忆中的模样

我们的下一站是 镇远 古城。

6年前来 贵州 的时候,我就去过 镇远 古城,当时河两边都是餐馆和民宿,本以为过了这些年商业氛围应该更重了,但是仿佛跟6年前还是一样。每个人对商业氛围重不重有自己的定义,我反而喜欢有商业氛围的,因为这样更适合旅游,有吃饭的店,更多住宿选择,完备的设施,夜晚有足够的灯光,同时有些古城依旧还能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很适合旅行。


6年前,我刚刚有了人生中第一台单反,但是还不会拍照,也没留下很多照片,很多旅行中的细节都已经忘记了。这次,我终于又有机会来记录很喜欢的古镇。

我们下午到达,住了一晚,第二天中午离开,好好感受了 镇远 古城的夜景和清晨,拍照真是绝了。


进入古城是不需要门票的。但是景区限行,自驾车不能开到里面,只能停在停车场,可以让民宿来接。

古城不大,只是观光的话一天一晚已经足够了。



到达后在古城随意走走,傍晚的时候到新大桥,拍日落和夜景,每天晚上19点亮灯,往 镇江 阁那个方向拍,那是日落的方向。两边的房屋灯火通明,飞檐翘角,波光倒影,恬静悠闲。



用慢快门拍下游船经过的轨迹。



晚上有水上游船,船票78元,不过不是很推荐,因为看到的景色就是两岸的房子,走路也能看见。


河边的整条街都是餐馆, 镇远 古镇的特色是豆花烤鱼,豆花超级好吃,还是免费无限加的,鱼肉也好吃。餐厅很多,我们是选择点评上评分最高的一家,没有踩雷。



吃完后去桥对面的仁寿巷,这是一条有很多灯笼的小巷,适合拍夜景人像照。桥对面会相对更安静一些,因为餐馆比较少。




然后去 石屏 山下的街道,晚上 石屏 山上有很多点点的小灯,看起来犹如漫天繁星。


晚上的祝圣桥灯光非常绚烂,桥上的灯光还会变换颜色。山上的“星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设计,让古城的夜晚更加特别、美观了。



一轮弯月高挂天边,游客都回去休息了,古镇渐渐变得更加安静,夜晚如此美好。



————7————

镇远古城|震撼的云雾日出

清晨可以登上 石屏 山,看晨雾和日出,这里是俯瞰全城最好的位置,门票15。如果有航拍的,不如直接让无人机帮你去穿云拍照,不用自己爬山了。

早上天还没完全亮,还有一些路灯亮着。



早上还有多的时间可以去青龙洞,门票30,或者继续逛逛各条巷子。



我们选择在河边拍照,河水很绿,拍一个背影很文艺。


民宿的窗户望出去也很好拍,颇有“独倚阑干人窈窕”的诗意。



千户苗寨|千与千寻的世界

西江千户苗寨是今年大热的旅行目的地,它是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而成,是一个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博物馆”。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从苗寨内横穿而过的小河是 白水 河。航拍下层层叠叠的木房屋,有点“千与千寻”童话故事的味道。



和 肇兴 侗寨一样,一旦成为景区后,进寨路线都是一个模式,车子只能停在游客服务中心的停车场。然后坐景区的接驳车到达寨门口,再步行前往自己的民宿。而且因为苗寨更大,石板路走得比 肇兴 更多,我们的民宿在中心位置,拖着箱子不好走路,很费力,建议换上背包进寨子。


自驾车建议前往西门,西门在山顶,旅游大巴车停在北门,北门在山脚。但是自驾车建议提前查一下西门有没有封闭,如果封闭了也只能去北门。停车费3元每小时,每天30元封顶。

高铁坐到 凯里 南站,出站后有大巴直达苗寨,也有很多拼车的私家车,很方便,40元左右。


门票+4程观光车(进出景区与上下观景台共4程)一共65元。门口有12道拦门酒的表演。

进出景区的接驳车乘车点在5号风雨桥附近,观景台乘车点在1号风雨桥附近。

如果你想多去几次寨内的观景台,可在乘车点单独购票,5元/次,但是观景台建议去一次就够了,因为视野不是很好,有点遮挡,航拍视角最好。


放完行李我们便出来拍照啦。


下午可以来民族歌舞表演场,大概2点左右有歌舞表演。现在这个搭建的平台,某个手游在打广告,很格格不入的感觉,有点煞风景。


苗寨里面很多租苗服的店铺,这个表演广场周围一圈就是,苗服20-30元一小时左右。除了这里,观景台、风雨桥附近都有租赁点。



我们打卡了苗寨所有拍照好看的机位,详细地整理出来了,快跟着我来拍吧。


记得里面穿短一点的裤子,不要露出来,鞋子最好也配上。我穿了自己的小白鞋,比较好走路。

我这套蓝色苗服是出嫁时候穿的,非常传统的苗服,头饰非常重,靠绳子绑在头上的,绑带时间长了我的头很痛,感觉就像紧箍咒。走路的时候也要非常注意,容易碰到树叶或者别人。




机位:【5号风雨桥旁的石桥】

特点:最适合坐着拍

这个位置是rk大神拍的,脚下是水流,背景是层层叠叠的苗寨房子,很好看。不过背后的石墙上有很多电线,我p掉了干净很多。

如果你穿了苗服,一定要坐在石桥上,把大裙摆摆开,非常好看。



机位:【3-4号风雨桥之间的石桥】

特点:以风雨桥和苗寨为背景

这座石桥一边是水流,另一边是没有水的石堤,中间有一块小木板可以站着拍照,需要注意安全。

而背后是3号风雨桥和层叠的木屋,摄影师可以站在4号风雨桥上拍。

我和另一个苗族姑娘一起拍了合照,闺蜜照可以这样拍。



机位:【3号风雨桥】

特点:拍近景人物,框架构图

这里适合下午光线很强的时候拍,因为桥上的光线没有很硬,可以把人照得很好看。而桥的一头是整排租苗服的店铺,我拍的时候以它们为背景,正好还是逆光,很当地的感觉。3号风雨桥旁边有一座平行的小桥,摄影师站在小桥上,拍模特坐在风雨桥上。



机位:【河边的石头】

特点:拍河边的石头

除了河上的风雨桥,河边的石头也很适合拍照,也是以风雨桥为背景,可以用石头当前景拍或者站在石头上。正好我们路过河边的时候有一只鸟笼,就拿来当道具了。



机位:【苗寨街道】

特点:逆光街拍

苗寨街道很有特色,建议清晨拍摄,光线柔和,而且路上游客很少。傍晚可以拍逆光照片,人物周围有轮廓光,穿苗服绝美!



拍完风雨桥后,我们去1号桥的乘车点坐车上观景台。

观景台前面有一片房子的屋顶会挡住视野,并不是很好。


离开观景台,我们去苗寨今年最火的机位打卡。云亭全景餐厅就在观景台附近,我们拍完之后在这里吃饭,所以店家允许我们拍了很久。除了这,有很多山上的民宿也很适合拍照,不过要入住才能拍。


机位:【云亭全景餐厅】

特点:制高点,以苗寨为背景。

傍晚17点左右去最好,可以拍到白天,蓝调和夜景三个时间段的照片。

18点之后只能由他们的摄影师拍摄,游客不能拍了,如果你想请他们的摄影师拍,100元5张精修照片,有很多道具,还有仙女棒,需要提前预约。

必须带长焦镜头,至少70mm以上,我们用85mmf1.8定焦拍的,大光圈夜景很有优势,能拍出很好看的光斑。



当天色完全暗了之后,依借山势而建的所有房屋,泛起点点星光,整个苗寨犹如星河,我仿佛真的坠入了童话里的世界。千户苗寨从日到夜,都是万般迷人。





————8————

最后一天早上去观景台拍晨雾,天还是黑的,强忍着困意架起三脚架。

早安,摄影人们。



但是今天运气不佳,没有晨雾。因为周围山很高,也看不到破晓的日出。只拍到了清晨苗寨陆续亮起灯光,开始苏醒的感觉。


于是下山后在街道上拍了最后两张离别照,清晨游客很少,光线也比较好。



机位:【嘎歌古巷】

特点:挂满油纸伞

嘎歌古巷是一条挂满了油纸伞的小巷,很有味道,晚上有灯光的时候也不错。



朗德上寨|高山流水再相逢

最后一站是 郎德 苗寨,它是 黔东南 最早对外开放的苗寨之一,是全国第一个民俗风情村寨游览地,后来在各地兴起的“民族村”都是在它的启发下建立的。 郎德 苗寨分为上寨和下寨,上寨对游客开放,节日期间或旅行团来时会有热情的迎客仪式和盛大的芦笙舞、 铜鼓 舞、板凳舞等苗族歌舞表演。

门票50元/人,观光车往返10元/人。

景区开放时间:8:30—22:00。

十二道拦门酒演出时间:10:30—10:50,16:30—16:50。

铜鼓 场原生态歌舞表演:11:00—11:30,17:00—17:30,雨天无表演。

非遗博物馆:8:30—17:00。

讲解员:150元/3小时。


车子停在游客服务中心后,坐观光车进入寨子。这里远离喧嚣,非常安静。寨子坐落在青山中,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依山而立,一条小溪静静流淌于寨门口,一座风雨桥横跨于溪畔上。



寨门口立着一块纪念石,这里曾是“奥运圣火走过的地方”。2008年奥运火炬 贵州 凯里 传递的起跑仪式,就设在朗德上寨的 铜鼓 坪,这也使得当时 郎德 上寨声名大噪。



郎德 上寨是“ 中国 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我觉得少数民族都很擅长歌舞,所以都有这些称谓。

进 郎德 上寨,首先要饮十二道拦路酒。苗族拦门酒通常有两种酒,一种是自酿的浓烈甘醇的包谷酒,给男人喝,女人则会用相对温和的糯米酒。每道酒卡放一张方桌,旁边站着两个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提壶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两土碗,表示福寿双全。最后一道酒卡是进寨门楼,土碗换成了大牛角。客人手不能碰杯,只有喝完的人才能进寨。

爱喝酒的游客可以喝完12道,如果你不胜酒力,也可以委婉拒绝,苗族姑娘也不会强人所难。



郎德 上寨的服饰皆以长裙为特征,不论男女老少,所以又称为“长裙苗”。



小女孩们很乖巧,她们的服饰简单又有民族特色,我还挺喜欢的。



小男孩也穿着大长褂,走路姿势很帅气随性。



寨子里流行斗鸡斗鸟,这就是他们的斗鸡,看起来的确比家鸡充满两战斗力。



经过拦门酒后,跟着表演的人沿着石板小路走进寨子中央的芦笙场。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敬酒歌、芦笙舞、 铜鼓 舞、集体舞等丰富多彩的苗族歌舞。



老爷爷手里巨大的芦笙,本以为是摆设,没想到老爷爷真的吹响了。



每个表演者在表演前都会分到一块牌子,作为他们表演完领工钱的凭证。全寨有147户,500多人,每个人靠着给游客的表演,为寨里和家里带来收入,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午饭在寨里吃了一顿长桌宴,苗族的敬酒方式叫“高山流水”,几名苗家姑娘站在客人两侧,分别将酒罐呈阶梯状往客人酒碗 里加 酒,就像高山上流下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米酒流进客人的嘴里,真是考验酒量的时刻。苗家姑娘还会边唱歌边倒酒,歌声不停,酒也不停。当然对于游客,姑娘们还是会手下留情的。



吃完这顿饭,赶回 贵阳 机场,就要和 贵州 说拜拜啦,我们一定会再相逢~


——攻略在这——

【行程】

一共8天的行程,整条路线是个三角,不走回头路。全程自驾1000多公里,路况很好,除了有些盘山公路之外,都很好开。由于景点之间都有一定距离,而且有些没有被商业化的寨子交通很不便,所以自驾是最合适的。如果只去那些被开发了的景区,可以坐公共交通到达。



【花费】

1、机票: 上海 往返1500左右,占了大头。

2、租车:费用人均1000多点。

3、住宿:除了占里那晚住了当地人家里,其他住的都是三星级条件的酒店和民宿,人均150左右一晚,都挺干净的。

4、吃饭: 贵州 物价也还好,如果只是为了吃饱,一碗粉就够了。吃好一点,也不贵,人均80左右。


总人均4500左右。


【美食】

说起吃的,想必 贵州 最出名的就是老干妈和茅台。当然这两样东西并不是我要推荐的。

言归正传, 贵州 的美食非常多,特色就两个字,酸、辣。

鱼吃得最多,最出名的就是酸汤鱼,酸汤非常开胃,酸中带辣,但是鱼肉刺有点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