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纳米比亚


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图片,白色的盐碱地上零零散散竖立的枯木,背后是红色的沙丘,超现实风格存的画面所带给我的震撼感只需一眼便无法忘怀。本以为是后期合成的图片,查阅资料后,发现这处场景就真实的存在于 纳米比亚 死亡谷之中。此时,这个地处 非洲 大陆西南的沙漠荒原国度就在我心中种了草,成为我向往的旅地之一,心心念念。


现在,亲近自然,感受万物和谐共生之美。我已经迫不及待奔向这片遥远而又迷人的国度。


新年伊始,我踏上了这片从未涉足过的大陆,开启自己第一次 非洲 之旅。来到曾经只出现在电脑屏幕中的国度,我惊叹于 纳米比亚 城市里干净的街道,安静祥和的生活方式,还有沙漠草原旷野中璀璨的星河,以及野性 非洲 大陆上一切新奇美好的事物。


我承认,狭隘的我曾经一度认为 非洲 大陆上的国家破旧不堪,政局动荡,治安堪忧。

纳米比亚 ,打破我对 非洲 一切的想象。

一场“流放”荒原的旅途,收获亲近万物的真挚

古老,丰富,多彩,亲和是这个国家展现给我们的面貌。

抱歉, 非洲 大陆,曾经的我误会了你的美好

你好, 纳米比亚 ,是你使我亲近了解 非洲 大陆



纳米比亚看什么

当我跟周边朋友提起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时,大多数人甚至连 纳米比亚 这个国家名字都未曾听说过,更不要提在哪个洲。

这里有什么?

如果你喜欢沙漠的荒芜,生命的顽强

这个国家的西部,坐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纳米布沙漠

苏丝斯黎沙漠



如果你想感受生命逝去后的不屈与倔强

来死亡谷,这里屹立着千年不倒的骆驼树,向人们展示着生命凋零之美




如果你喜欢夜空中深邃的蓝,耀眼的星

这里有世界上最著名暗夜星空保护区,每晚繁星都会伴你入睡。


如果你向往远方与大海,

驰骋在 纳米比亚 的沙海公路,一半贫瘠荒凉的沙漠,一半狂躁暴怒的大西洋。

斯瓦科普蒙德



如果你是《动物世界》 的爱好者

这个国家拥有着撒哈拉以南最大的野生动物公园。百年之久的埃托沙国家公园是大象,斑马,猎豹,犀牛,长颈鹿等动物的沙漠栖息地。

埃托沙国家公园



如果你想探寻神秘古老文明的延续

红泥人村,来遇见不同于我们的神秘古老部落文化。


我想这些理由已经足够使我飞行将近20个小时,来到这个距离 中国 一万三千公里远的国度。

透过机窗外望, 非洲 大陆在机窗外飞逝而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我们这颗神奇星球上文明先祖最早的印记,最狂野的自然,等待着我去发现去亲近。



我相信,在此的每一天我都会感受到不同的风情,感叹万物的多样。

纳米比亚 ,古老的地貌环境造就了令人惊叹的沙漠景致,古老的国家公园为万千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庇护之地

这篇文章我将重点描述两个目的地:苏丝斯黎沙漠;埃托沙国家公园


纳米布沙漠,死亡在此不朽,星辰在此闪耀

纳米布国家公园作为我此行第一个重要的目的地,迫不及待四个字来行用我对此地的向往毫不过分。

从 纳米比亚 首都温得和克出发,去往苏丝斯黎沙漠,需要向西南行驶350公里左右,大概经过6个小时车程,到达Sesriem,所有车辆和人员基本要在此入住,无论是景区内的营地或是景区外的酒店。

沿途道路几乎就是沙土路,看似安全平坦,实则细腻柔软,如果不了解路况,在高速行驶下上下缓坡很容易侧滑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 纳米比亚 的道路也被评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自驾公路。不是因为路上车辆有多少,而是因为人们开车很容易疲惫和麻木,加之网络信号极差,救援不及时,出了事故基本就只能自救或是听天由命。



路上但凡高大一些的树木,几乎都会被群居织巢鸟的巨大巢穴所“占领”,甚至有些巢穴由于体型巨大,将树干压垮。



一棵树上往往生活着数百只群织雀,稍有风吹草动,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群织雀与普通麻雀大小相近,最大的乐趣就是捡拾一切可以用来筑巢的树枝木屑甚至人类废弃的衣物布料用来搭建巢穴。


沿路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的狒狒撅着屁股慢悠悠的从路边走过,令人好奇的是,在之后的埃托沙国家公园内却没有看到一只狒狒。



而斑马,期初看到时使我们兴奋异常,甚至在暴晒的 日光 下步行数百米只为能够更近距离的看到这些出现在动物世界中的可爱生物。

当我们返回车内通过相机屏幕放大图片展示给司机小何看时,小何却不以为然的告诉我们在埃托沙公园内,成群的斑马会从我们车边经过,说的我们将信将疑。而事实确如小何所说,在埃托沙,近距离看到最多的野生动物非斑马莫属,其呆萌的姿态令人捧腹。



距离Sesriem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一处废旧汽车小镇名为索利泰尔。几乎是所有从温得和克去往红沙漠的旅客必经之地。废弃的汽车,常年暴晒于沙漠之中,多了一份荒芜中的沧桑感。很有沙漠公路电影的感觉。

哦,对了!《疯狂的麦克斯4》就拍摄于 纳米比亚 的红沙漠。



索利泰尔就是一处汽车墓场,各式老旧的汽车被废弃于此,车内零件被拆分一空,只剩下一个个锈迹斑斑的钢铁躯壳静静地停放在此,慢慢的风化。久而久之,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游客也慕名而来。



在汽车墓场,唯一的路标指示牌提醒着人们注意这里的常驻者,一群 南非 地松鼠。

不光这里,可以说沿途沙漠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灵巧的小家伙,硕大的尾巴十分显眼。



地松鼠顾名思义,在沙地中挖洞而居,比平日中见到的树松鼠个头大了许多。



快到沙漠营地时,此行遇到的第一只鸵鸟,相对于埃托沙国家公园内的鸵鸟,这些生活在保护区外沙地中的鸵鸟警惕性更高。

在沙漠生存,任何时候都不可大意,这些大家伙在沙地中无处躲藏,远远的便被发现,所以相距它们百十米的距离便会警觉的跑开。



我们的司机向导让我们管他叫”小何“,很好记的中文名字。非常随和友善,每一天的行程 都安 排的妥帖。除了开得一手好车,型男身材的小何天生一副明星脸,连不爱拍人像的我,都忍不住要给他拍一组沙漠写真。



纳米布国家公园内,柏油路况良好,连绵不绝的沙丘有时会使我们产生错觉,行驶几十公里四周巡视,仿佛在原地未曾移动一般。



红沙漠,千万年的星球画卷


国家公园内有着地球上最古老的红沙漠,其形成年代要追溯到几千万年前。高耸的红色沙丘在光影的变换下显现出极具冲击力的多样色调,被风塑而成的沙丘展现出柔和曲线令人着迷。


光影中的沙丘,一分一秒都在变幻着色彩。沙丘呈现出精美的线条轮廓



沙漠中的每一天,都在沙丘明暗交替间转换,年复一年,看似亘古不变,实则每日都在变幻莫测之间。同一座沙丘,一夜狂风,第二日可能便已位移了空间。与其说是精致的沙,不如说是颗粒的海。



沙丘便是沙海的浪涌,层层不倦,连绵千里


人在沙海中显得格外渺小



千百万年自然雕琢的景致,被来此采风的画家定格瞬间的美好。而我却又刚好可以用镜头记录这帧的图片。谁又是谁眼中的风景?

万物在此皆为景致。



红沙漠的沙子质地细腻,踩上去很舒服。

大家上沙丘只有一种方式爬上去,而下沙丘你可以选择任何你喜欢的方式, 比如 下图这位光头大哥,侧面奔跑式下沙丘。



当狂风来临,瞬间飞沙走石。



炙热的大地,蒸腾的水汽夹杂着风沙,自然的力量无时无刻不爱塑造着我们的星球



当风沙过后的清晨,来此大西洋上空的湿气在沙漠中形成一面雾墙,那种吞噬天地的笼罩感所带给我们的震撼,绝不亚于任何一部 好莱坞 的科幻大片。

下图中公路上的白点是一辆中巴车,即将驶入迷雾之中。



云雾的尽头便是辽阔的南大西洋



雾中的沙丘,随着晨光急速变换着色调,像是海市蜃楼一般魔幻



孤傲的树木,屹立于雾中的沙漠,彰显着生命力的顽强



我们的星球本身就是一名最好的画者,创作出无数令人惊叹的场景。



红沙源于沙粒中铁元素含量较高,加之阳光的照射,产生出多种迷人的暖色。



在古老的沙漠中,依旧存活着许多神奇的生物以及古老的植物。他们等待着云雾的来临,雾中的水汽滋养着这些顽强而又倔强的生物。

死亡在沙漠中实在简单不过的事情,如何活下去才是最难的事情。

只有当我们亲近自然,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万物不息,自然的残酷。



阴影中的枯木与屹立在阳光下枝繁叶茂的骆驼树形成鲜明对比



暮色时分,沙漠中的山谷被暮光染成赤红色,公路延伸至山谷尽头。



空旷的沙漠里,唯有不时而过的沙漠越野车提醒着我们,这里依旧有人类的气息。



清晨中的沙漠,爬上著名的45号沙丘等待日出的来临,伴随着远方热气球的升起,预示着晨光即将照耀整个谷地。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在沙丘上相邻而坐,等待着阳光将整片沙漠唤醒。即使我与身旁说法语的白人老太太语言不通,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怀着亲和的态度相互报以微笑,道声早安。

自然面前,一切种族,肤色,宗教都会被摒弃。

拥抱自然的亲和感,令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就如同这片沙漠,看似荒芜贫瘠,却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向死而生。



随着晨光渐强,沙漠从黑暗的阴影中逐渐变得光彩夺目。赤、橙、金,不同的暖色随着光照的变换快色转变着色彩。



阴影中的树枝,搭配沙丘的色调,像是地球表面的峡谷河流一般,勾勒出大地的脉络。



生命凋零,死亡在此不朽


将我深深吸引来到 纳米比亚 的最初原因便是深入纳米布国家公园沙漠内部的一处盐碱风化之地——死亡谷。

这处世界上独有的沙漠奇观,没有丝毫人为的痕迹,枯死千百年的骆驼树在自然的雕琢下鬼斧神工般的打磨出比画卷还要惊艳的景致,每一个来此参观的游客都不自主地放慢脚步压低声线,生怕打扰了这片寂静之地。



清晨,当我踏上了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时,迎接我的不是灼热的阳光,反倒是浓密的云雾。

从停车处到死亡谷大约一公里的沙路,人们摸索着前行,翻过一座座小沙丘。



同样的路,云雾散去,不同的光影,不同的心境。


脚下逐渐变得坚硬的盐碱地,告诉着我们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泊,数百年前沙丘阻隔了暗河,湖泊消失,树木枯萎,生命凋零。



当我们到达死亡谷时,望着眼前的场景,感觉像是世界末日一般。

司机小何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天气,八九点钟太阳升到沙丘上方,云雾便会散去,到时候会炎热暴晒,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找个地方躺下睡上一会。


我们怎舍得睡觉,即使云雾缭绕,这里依旧有别于星球上任何其他地方。

震撼,不安,黯淡

这便是我对死亡谷最初的印象。



阴郁的天气下,枯萎的树干有些已经折断坍塌,横七竖八的躺在谷底,而剩余依旧屹立的枯树,一棵棵矗立于此。

任性,倔强,不屈

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龟裂的大地,一块块干涸的盐碱,被棕色、赤黄色的沙丘所包围,像是异星地表一般的地貌,令人深深感受到死亡的气息。

甚至我一度感觉,这是一片被诅咒被遗忘的土地





八点刚过,云雾渐渐消退。

阳光慢慢穿过云雾照射进谷底,四周原本死寂阴沉的沙丘在光影的映衬下有了色彩,变得鲜活起来 。



阳光,为沙丘带来色彩,为我们带来了温暖。而色彩的变换,为死亡谷带来不同的感受。

谷底凋零的骆驼树,几乎每一棵都笔直的屹立在白色的大地之上。

死亡在此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这些骆驼树枯萎的躯干高傲的向星球宣告着生命最后绽放的倔强

生命虽已凋零,然死亡在此不朽



与国内内蒙、 新疆 的胡杨林相比,这里更具视觉冲击力,白色与红色相交,枯树形态各异的造型搭配其中,环视四周,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副无法复制的画卷,令人痴迷。



脚下是风化千百年的干涸盐碱地,谷底是数百年前枯死的骆驼树枯而不朽,朽而不倒,远处则是千万年来形成的红沙丘,在藏蓝的天空下连绵起伏。

一切都是如此的梦幻。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静下心来,在这片名为“死亡谷”的地方,亲近自然,感受万物的力量



当云雾完全褪去后,整个死亡谷变成了一副超现实的画卷


自然所描绘的色彩在此激烈的碰撞出无与伦比的色调

世界上任何画家也无法创造出如此神奇的场景



终年干旱炎热,灼烈的阳光烘烤着这里每一寸的土地,却也将这片荒芜之地雕琢成神奇的景观。


这里的树形,多以“Y”结构呈现



面对来自自然界所带给我的压迫感,使我有一种想要放声大哭的冲动

那种由内而外的震撼力



自然是公平的,给予生命,剥夺生命,同时又展现生命。

在死亡谷,我第一次感受到,作为生命的个体,并不只是以生命力的形式存在于这个星球。

这些枯死千年的骆驼树,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死亡也可以是另一种生命力延续的方式。


在我眼中,苏丝斯黎沙漠中的每一粒沙,每一只羚羊,每一草一木,就如手中划过的沙,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时光记忆。

万物在此不以生死结束,它们向我们诠释着生命的不息与坚韧。




对于它们,荒漠就是美丽新世界的乐土

沙漠,极度干旱,极度炎热,极端恶劣的气候,这是一片被人类定义为不适合居住的地方。

然而,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有太多的生物每一天都在创造着自然界的奇迹。




纵使在这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之中,依然会看到生命力的绽放。



白面大羚羊,将近一米长的羚角加之面部白色的区域,辨识度极高。健硕的身躯,说它是相机快门收割机一点不为过。啃食枯草的大羚羊,悠然自得的将这上古八荒之地活成了乐土世界。

没有天敌,没有干扰,纵使环境再恶劣,自然界的生物也总是有办法去适应。

唯一的天地,就是人类。



在 纳米比亚 ,亲近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面。



跳羚是另一种常见的动物,比白面大羚羊体型娇小许多。暴晒的午后,即使这些早已适应了沙漠环境的动物而言,也是酷热难耐,此时少有的树木便成了动物们难得的遮阴场所。



除了大型的动物,蜥蜴算是沙地上的常客,以捕食沙漠昆虫而生



而作为蜥蜴的近亲,沙漠中的蛇更是有着出色的保护色,若不是机缘巧合的放置摄影包,即使距离不足半米都很难发现一动不动的小蛇。沙漠中的动物,都懂得最大限度的节省自己的体能。



飞鸟,相对而言则幸运的许多,越过沙丘,飞向大海,翅膀所能到达的远方,是一片未知的绿洲。




仰望苍穹,星辰在此闪耀


当夜晚来临的时候,被评为“世界最美星空”之一的 纳米比亚 沙漠星空,绝不会让你失望,不需要望远镜,不需要开车驶离喧嚣的城市,只需抬头仰望,没有一丝被污染的痕迹,肉眼便能看到清晰的银河。



白天里一望无垠的沙海在光影间变化色彩,而当日落沙海,苍穹黯淡,沙粒像是变成天上的星尘,闪耀寰宇。



营地内的蓄水桶,也被我们当做星空拍摄的前景,映衬在银河下,像是外太空的发射基地。



每一处汽车露营地都有一棵大骆驼树,标记上号码,以便司机找寻固定的营地。夜晚,不需要走出营地,银河就挂在天际之上。



我们的汽车帐篷,在营地内一处有着群织雀巢穴的树干下,当夜色降临,白日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群织雀突然就变得安静下来,一夜只是偶有几声鸟鸣,而当晨曦太阳升起,雀鸟像闹钟般准时变的欢愉起来。

你能想象那种夜晚在星空下入眠,清晨在鸟鸣中醒来的幸福感吗?



在苏丝斯黎沙漠的第二晚,我们入住沙漠酒店。每人一间独栋沙屋,出门便可观星。在纳米布国家公园,看星空是日常活动,看不到星空才是意外事件。



由于到达时正值阴历初七,半月悬在夜空,柔和的月光均匀的将 纳米比亚 的荒野照亮。分不清白天黑夜,只知道醒来时,屋外多了几行羚羊走过的蹄印。


繁星被寓意为永恒的存在,而镜头中星尘的轨迹,便是群星划过时空的印记。

在这片古老的沙漠之上,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无数令人惊叹的故事

唯有日月可以见证这片神奇的沙漠。



荒芜并不孤寂,生命在此延续

在 纳米比亚 旅行,除了烈焰般的红沙漠,当然更少不了在此生存的无数动物。

离开纳米布国家公园,一路北上数百公里,沿途几乎都是沙地,满目荒芜。然而,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大地之上,却生活着无数奇特的物种。


对于从小看赵忠祥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长大的我而言,北部的埃托沙国家公园,就是我心中的朝圣之地。



途经南回归线的指示牌,牌上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贴标,此地向北直至北回归线,既是热带之地。白日里太 阳高 高地挂在正上方,阳光充足,酷热难耐。



追逐未知的远方,发现新的旅境,我想这就是属于我的“逐路新境”



距离埃托沙国家公园越近,路上提示注意动物经过的路标越多


难得的柏油路段,预示着埃托沙国家公园快要到了。



埃托沙国家公园,始建于1907年,这座撒哈拉以南最大的国家公园,如今面积不及最初的四分之一,但仍然有将近3.5个 上海 大小。

这座国家公园的名字在当地语中为“白色干涸之地”,源自湖泊消失后形成的白色沙地。

园区内将近80%的面积被这片白色的沙地所占据,远望就像是白色海洋一般广袤。



因为地处沙漠旱地,公园内为动物们建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水塘,便于动物们可以在此度过干涸炙热的旱季。

随着雨季的来临,动物们分散在22000平方公里的的保护区内,水塘边看到的动物不如旱季时多。但即使如此,当大大小小不同的生物排着队来到水池旁饮水时,依旧带给我不期而遇的惊喜感。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欣赏野生动物。


小小的水塘,动物们各安其位,有秩序的饮水,互不干扰


犀牛则是最呆萌的生物,在水边可以思考牛生半个小时,一动不动



最有造型的白面大羚羊,锋利的羚角与瘦长的面孔组成了大写的“Y”字



别的动物都是在湖边老老实实河水,唯独白面大羚羊跑水池中间豪饮



斑马是园区内最可爱的动物,无论是吃草还是喝水,造型很重要,节奏很一致



国家公园内蠢萌界扛把子当属斑马,二哈一样存在的物种



长颈鹿喝水的姿态是最夸张也是最尴尬的,劈叉,下蹲,探头,对它们而言喝水就是健身,同时也是最危险脆弱的时刻,要格外的小心。



园内水池旁看到的长颈鹿尸体,用残酷的事实诠释了自然界最基本的丛林法则,优胜略汰,适者生存。



跳羚喝水的倒影最好看


长颈鹿从远方悠哉悠哉的赶来前犀牛已经在池边,而长颈鹿喝饱后悠哉悠哉的离开,犀牛依然在池边发呆。。。它的世界是静止的。。。



大象则是最聪明的动物,它们扎堆在水塘出水口处,这里有最清澈的水质。过分的是喝饱后就在出水口戏水排便,毫不顾忌其它动物的感受。。。没办法,谁叫人家是陆地霸主呢



可怜了犀牛哥,喝着大象祸祸过的水,继续发呆琢磨着不一般的滋味。。。



园区内,只可在固定的道路上行驶,绝不可私自下车。如果不是自驾或包车前往,也可选择园区内的专用越野车,参加在这里的野生动物巡游项目。

跟着景区内的越野车,好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看到稀有的动物。因为园区内的越野观光车会互相通报信息,告知其他车辆哪里出现猎豹、 狮子 等等。



比如 下图中超级明星范儿的花豹,便是我们发现路边停靠了数量园区越野车,从而赶过去的。


豹子在园区内数量极其稀少,看到 狮子 的概率远比发现豹子的概率高得多。

无奈,此行 狮子 没看到,却偶遇了花豹。

本以为是猎豹,怪自己不够严谨,花豹与猎豹区别在于花豹无泪腺。

单看这货慵懒的姿态,傲慢的神情,气场之强烈,周边数台越野车只听得相机的快门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生怕打扰了它老人家伸懒腰,晒太阳。


犀利的眼神,仿佛可以洞察一切。



作为动物界的“超级型男”,大猫的姿态和身材没的说。

每一步都引领动物界的潮流和典范

晒好太阳,目空无人的漫步离开。



在国家公园内,我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动物才是这里的主人,人们则是“囚禁”在营地或是车内的生物,最大限度的给予动物自由的空间。


所以,斑马可以从车前摇摆着肥硕的屁股慢悠悠的走过



晨光将斑马鬃须染成金色,埃托沙国家公园暂新的一天也在这金光中开始。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花豹则可以横躺在路碑上慵懒的打着哈气,毫不在意周边车内人们高举的“长枪短炮”。



而大象、犀牛、长颈鹿等等这些只存在于动物园记忆中的百兽,更是不经意间便会出现在你的视野内。



鸵鸟从我车前奔跑而过的,白面大羚羊躲在灌木丛中向我张望,无数种不知名的鸟类立在枝头或是在地上行走。



布满荆棘的灌木,却成了猛禽休息观察猎物的哨岗



满公园的珍珠鸡,肥硕的身躯,丝毫不怕人



角马学名牛羚,神似牛,实则属于羚羊。在 非洲 大陆,每年7月份的动物大迁徙,数百万角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 坦桑尼亚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到 肯尼亚 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进行一场圆周迁徙运动。

而在埃托沙生活的角马,省去了2000公里的迁徙,却也要忍受相对干旱的沙地气候。

刚出生的小角马,分分钟就能站立奔跑,在这片危机四伏的 非洲 大陆,任何生物想要生存下去,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路上遇到一种不知名的大鸟,后经朋友提醒,学名蛇鹫。半米余高,身形修长,羽冠非常漂亮。在沙地中行走,找寻食物。车停靠其边,丝毫不受惊扰,一副唯我独尊的感觉。



路遇一头年迈的成年公象,步履缓慢,司机凭经验断定它要去往水池边喝水,让我们先行赶回营地在水池边等待。



果不其然,二十分钟后脱离象群的老象踱步来到水池旁。仔细看老象的象牙已经折断,向导告诉我们,它的象牙是打斗时折断的,并不是因保护目的而人为锯断的。



折断的象牙不可再生,泛黄的断齿几乎从根部断裂,看粗厚度,可以想象这头老象曾经有着一副引以为傲的坚硬粗长的象牙。



老象的皮肤有着树干般的褶皱,几十年的岁月洗礼,多了一丝沧桑和孤僻。



用长鼻吸足一口池水,喷洒在身上,起到驱虫防暑的功效。泥塘浴,几乎是每头大象来此的常规操作,酣畅淋漓。



日落时分,经过一日的暴晒,动物们纷纷来到水塘边,在凉爽的池边休息饮水。



象群在头象的带领下丛林中慢悠悠的来到池边,凭借硕大的身躯,无论何时,它们都享有VIP免排队的待遇。



而犀牛,往往单个或是两三只前来,犹犹豫豫赶到池边,总要发发呆思考思考牛生,再小心翼翼的喝上几口池水。


别看外貌生猛,又有利角防身,实际上犀牛是出名的胆小,容易受惊易怒。在园内,少有的几次野生动物冲撞汽车的事故,基本都与它们有关。

脾气来了,逮谁撞谁,混不吝



如果你就入住在水池旁的营地,你需要做的只是在水塘旁静候,大象、犀牛、羚羊、长颈鹿等等动物便会在毫无预料的时刻出现至此。


随着雨季的来临,每日下午总会降上几场暴雨,雨过天晴后的晚霞红中带粉,甚是壮美。



暮色时分,园内宁静祥和,偶有兽禽的鸣叫声划破天际。

远方走过的长颈鹿,在霞光中显得格外醒目,时光仿佛在此刻都放慢流逝的速度,而我早已陶醉在这份自然的气息之中,欣赏这片刻的静谧。



当最后一缕阳光褪去,大地被黑夜笼罩,而动物们却并不因黑夜的来临而沉寂,在园区内,鬣狗、狐狸、胆小的犀牛都会在夜色的掩护下来到水塘边饮水。



纳米比亚 是黑犀牛重要的保护地,与领国 南非 相比盗猎现象少了很多,但像夜色中这两头拥有着完整犀角的黑犀牛在公园内也不多见,大多数犀牛出于保护目的不得不被人为割掉犀角。



能够如此近距离的亲近这些曾经只出现在电视画面中或是动物园里的生物,乘车在动物中穿行的感觉,令人难忘也令我痴迷。

在我看来亲近不是圈养或是触碰这些动物,能够真正的融入自然之中,与这个星球中其他的物种一起平等的生活,这种与万物共生的亲和力,才是埃托沙国家公园带给我最强烈的感受。



探寻辛巴族,古老神秘的部落

纳米比亚 ,作为 非洲 大陆最后几个获得民主独立的国家,在这片广袤的沙漠旱地上除了大象、 狮子 、斑马外,还有一个即将消失的族群——辛巴族。

辛巴族人几乎一生不洗澡,用红土混合黃油涂抹在皮肤上和头发上,这种颜料能保持一周之久不褪色,因此也被称之为红泥人。

我们此行的最后一处目的地,便是探寻当地为数不多的辛巴族村落,拜访红泥人。



辛巴女子的发辫从后往前梳,在额前形成牛角状的发辫



就连头发也会被涂抹染料,看上去像是一条条红鞭挂在头顶。辛巴人始终坚持自己的审美,即使进城到超市购买商品,仍旧如此打扮。



这个部落目前仍旧维持着500年前一夫多妻的生活方式,远离现代文明社会终,居住在一个个孤僻的小村落里。作为游牧民族,男子常年在外游牧,女子在家务农。近年来为了维系部落的生存发展,很多村落也逐渐接触外界文明,允许游客付费参观探寻感受部落中的生活。


辛巴族的孩子很小便开始帮家里大人做事,随着外来到访者人数增多,辛巴人也在慢慢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女子除了耕种务农外,也会做些手工艺品贩卖给游客,补贴家用。


这些可爱的小木雕和手串便出自她们之手



辛巴人居住的土坯房屋,大多用混有牛粪的泥土配以树枝搭建而成。辛巴男子每一个妻子和孩子都拥有一间土坯房,所以只需要数一数房屋的数量,便可知道有多少个老婆。



查阅资料显示,由于一种特殊的基因原因,辛巴族男子很多在15岁前就不幸夭折,造成部落中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这些孩子的未来命运充满变数和未知。



村里的孩子对于我们这些外来者,充满好奇,围坐身边。除了肤色不同,这些孩子与我们城市中的孩童无任何区别。只是在外者看来,他们的童年令人心酸。


亲近自然,亲近这些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生活方式的的人们,感受他们的生活,无论好与坏,世间 万象 ,存在即是合理,时间会给出答案。

旅行就是将我们带到所不了解的地方,见证这个星球的的万物百态,之后回到我们朝九晚五所熟悉的地方,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生活。



年轻的母亲迷茫的眼神和孩子间紧握的双手,是辛巴族未来的缩影。

仅剩两万人的辛巴族,其未来能否延续生存下去并不乐观。



上帝视角下的纳米比亚

非洲 大陆,古老而又广袤,在这片宽广的大地之上,航拍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纳米比亚 ,更是有太多值得航拍的素材。

但要特别强调, 纳米比亚 所有国家公园内以及主要景区都不允许无人机飞行,甚至在公园外的路上也遇到过管理员制止我们飞无人机,并告诉我们 纳米比亚 最新出台了无人机管控措施,整个国家都不允许飞行。由于我们此行大多数目的地都在国家公园内,所以航拍机会有限。


但我们在 斯瓦科普蒙德 问询当地警察,告知只要注意安全,国家公园以外可以无人机拍摄。所以当地执法部门也并不清楚最新的条例,以至于我们这些游客更是一头雾水。

不过这也给大家提醒,如果有朋友前往 纳米比亚 旅行,无人机拍摄还是要慎重,国家公园内一定不要航拍,尤其是埃托沙国家公园在入口处都会报备无人机编号并进行外包装捆绑,离开公园时在有工作人员解锁包裹。


纳米比亚 ,必拍的沙海一线, 鲸湾港 至 斯瓦科普蒙德 的路上,当天天气不好,云层很厚,拍出的画面比较沉闷。但在这条公路上行驶的体验非常特别,当驰骋在南大西洋边,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去往红沙漠的沿途,荒芜的沙地,岩石裸露在山谷中,由于富含多种金属矿物质,沙地呈现出棕红色。



因为地表沙化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一场暴雨就会引发山洪,河流冲刷而成的沟壑清晰可见。



数百万年来, 纳米比亚 的地貌几乎未曾改变过,很多地方至今鲜有人类涉足的痕迹。这些风化而成的山谷,像是千层饼层层堆叠,整齐的延伸至远方。



我们的酒店就坐落在这片荒芜的沙地之上,一马平川,辽阔之极



在 斯瓦科普蒙德 我们居住的酒店外五十米距离,便是茫茫沙海直至几十公里外大西洋。航拍俯瞰,像是火星表面一般的地貌



沙丘像波浪一样此起彼伏,沙就是陆上的海。



下图右侧的城市便是 斯瓦科普蒙德 ,整座城市依沙 临海 而建,也是 纳米比亚 著名的户外项目胜地。跳伞、滑翔伞、沙漠越野、冲浪、海钓等等户外项目种类繁多,只可惜我们行程时间有限,否则在此一定多住一日,好好玩耍一天。



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对这个世界充满真挚与亲和


旅行是一场自我审视的过程。

从未知到了解直至深爱, 纳米比亚 带给我太多非凡的感受。




我的行程

由于时间有限,割舍了哈纳斯大猫基地南部的箭袋树公园鬼城,以及北部的颓废方丹等等。8天的行程,重点就是苏丝斯黎沙漠和埃托沙国家公园。如果有两周左右时间可以游览的更全面,但如果只有一周时间,第一次去 纳米比亚 或者第一次看野生动物,大家可以当一个参考。

哈纳斯保育基地,没有选择的原因在于地理位置与苏丝斯黎沙漠和埃托沙都是反向,时间不够,第二个人更喜欢野生环境中的动物,所以对于基地内已经相对驯化的猎豹,少了一份野性,但也多了一份亲密的接触,这个因人而异。


D1 北京 -- 亚的斯亚贝巴 --温得和克( 纳米比亚 首都)

D2 温得和克--索利泰尔--Sesriem

D3 Sesriem--45号沙丘(日出)--死亡谷--40号沙丘(日落)--Sesriem

沙丘号码以公里数标注,例如45号沙丘就代表45公里路标处

D4 Sesriem-- 鲸湾港 -- 斯瓦科普蒙德

D5 斯瓦科普蒙德 --埃托沙国家公园(Okaukuejo营地)

D6 埃托沙国家公园(Okaukuejo营地)

D7 埃托沙国家公园--奥奇瓦龙戈

D8 奥奇瓦龙戈--温得和克--国内


关于签证

去往 纳米比亚 的普通签证如果自行办理需要提供 纳米比亚 当地旅行社的邀请函,建议网上找代办机构提前办理,手续非常简单,2张2寸照片和一本护照即可。签证一般5-10个工作日签发。普通签证一般都只会给单次签证。

需要注意的是, 纳米比亚 驻华使馆只有 北京 领区,全国各省、直辖市签发护照都在 北京 办理。


如何抵达

纳米比亚 目前没有开通 中国 境内的直飞航线,前往此地都需要中转。我们此行乘坐 埃塞俄比亚 航空, 北京 —— 埃塞俄比亚 亚的斯亚贝巴 —— 纳米比亚 温得和克。路程时间较长单程20个小时左右,途中做好充足休息准备。


途中交通选择

纳米比亚 公共交通设施很差,各目的地距离相聚较远。

来此旅行的游客一般会选择自驾或包车(当地司机)

自驾好处

1:随意性强,不受约束,每日开多开少自己掌控

2:费用相对较低,性价比高。

自驾弊端

1;路况不熟悉,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纳米比亚 交通事故发生率全球最高);

2:右舵驾驶,与 中国 交规相反;

3:加之网络信号很差,一旦路途中出现状况可能不能及时得到救援,有一定风险。

总结:

需要有过沙地驾驶经验的老司机掌控方向盘,切记不要因为路上车辆少麻痹大意,安全带时刻系牢

如果租车,机场就可以租车,一般有AVIS、budget这些租车公司。租车需要自己准备国际驾照和国内驾照备查,Visa或Master信用卡。

国内可以选择租租车的平台,比较可靠。


包车游玩:

我们此行选择含当地司机的包车旅行,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明智的。当地司机非常负责,除了对路况熟悉,还会帮我们找寻动物,带我们徒步死亡谷等等,有些自然景点我们自己本身并不清楚,司机也会很负责的将我们带到景点为我们介绍。



关于摄影的建议

因为此次全程包车,拍摄器材带的相对较多。

携带相机:佳能5D4

无人机:大疆精灵4pro

出行镜头:16-35 F2.8 III、70-200 IS F2.8 II、100-400 IS F4.5-5.6 II、2X增倍镜


在水池边拍摄动物,加增倍镜最好要有三脚架和快门线。

多备几张大容量记忆卡,我出行习惯携带笔记本,移动硬盘,便于随时传导相片,避免因意外导致相片丢失损毁。

一路下来,个人感觉100-400用处最广,由于沙漠地带地广人稀,开阔平坦,万里无云,之前最习惯使用的16-35全程竟然鲜有更换的时候,经常拿着100段当广角使。

无人机效果超乎想象的好,从天空俯瞰,不一样的视角,拍摄乐趣大增。不过 纳米比亚 所有国家公园内主要景区都不允许无人机飞行,沿途也会有管理人员巡视,切记遵守当地规则。可以航拍的地方,也要尽量避开人群和房屋,当地人比较在意个人隐私。

沿途气候干燥,时有风沙,一定要注意相机防沙保护,相机镜头要及时清理擦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