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部车,一天就可以玩遍我的国家。”

飞机起飞的时候,邻座的犹太人半开着玩笑这样说到,然而声音里却满满的是对自己家园的骄傲。

以色列 很小,像是一把轻盈的匕首,插进了这片阿拉伯民族环肆的土地。但在这片小小的国土里,却倔强写着厚重得化不开的历史印记。



为什么要去 以色列 ?很多人听到这个选择时都是惊诧的。而 约旦 则更不用提,多数人甚至不知道 约旦 具体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宗教冲突、种族战乱,这片土地上的硝烟,似乎从几千年前起就没有停歇。它,是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汇点,是 红海 、 死海 、 地中海 的临界线,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教派的朝圣地。

圣经在这里是活的,战争也是。 和平 不再只是两个简单的文字。



以色列 这片土地,并没有动人心魄的风景,看惯了美景的眼睛会为它的贫瘠而遗憾失望。但它的魅力,却在灵魂里耐人深读回味。

而 约旦 呢, 约旦 的风景无疑是极美的,但却不同于 新西兰 挪威 那样壮美的山河。在这种 美丽 ,藏着繁华褪去后长久的寂静,耐人寻味。

我不是一个朝圣者,在 以色列 和 约旦 这些天,感受厚重也领略神秘,看到一些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美。


穿越半部人类的历史,剩下一座遗忘在群山里的玫瑰古城▼



浪在 死海 ,托起一枚小太阳▼



中东 庞贝 ,唯有生命不息,从荒凉野地里坚强地开成一朵花来▼



耶路撒冷 三千年,眉宇间摇曳的都是忧伤▼



它流血也流泪,骨子里带着沧桑。但在孩提的眼中,却灼灼地写着坚定▼



一片红色的沙漠,地球上的火星地▼



在 以色列 感受厚重与宗教,在 约旦 探访神秘与震撼。


【 以色列 】

上帝的应许之地、 耶路撒冷 的哭墙、犹太人的大屠杀、 中东 战乱——大多数人眼里的 以色列 ,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真实的 以色列 ,也的确不是“流着奶和蜜”的迦南地,在2.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一半土地被沙漠覆盖。

黑色的猫儿从千年古墙上窈窕地走过,虔诚的信徒跪倒在流血的墓前。哭墙前氤氲的低吟终年不息,十几岁孩子的脸上依然笑靥如花。一砖一石,都是一个让人看不透的 以色列 。


【 约旦 】

或许是阿拉伯国家中,难得的与 以色列 关系比较友好的一个。在多数人眼里,这应该是一个神秘的国度——纳巴泰王朝遗留在群山里的玫瑰古城,宛若月球表面的红色沙漠, 欧洲 以外保留最完好的 罗马 古迹,地球的最低点 死海 …


两国小环线,北出中入不走回头路。Google地图自动屏蔽了 巴勒斯坦 地区的通关口,所以画的路线非要绕回北部口岸通关  。其实行程没有这么折腾, 约旦 返回 以色列 的实际行程是通过 死海 附近的中部口岸通关。


以色列 漫长的历史,和 约旦 谜一样消失的岁月,一篇游记实在难以再现其万一。作为一个不那么懂得历史与宗教的姑娘,我只能尝试用最平白的笔触和最容易读懂的方式,把这段曲折的故事再现一二。如果有谬误,还请海涵~而如果你需要直接上干货,就请一直拉到文末吧,在那里会简单讲到:

>> 关于退税

>> 关于出入境

>> 关于饮食




Day 1. 和空军一号擦肩而过

“我和朋友要回家了,祝你在 以色列 玩得愉快!”

飞机落地在 特拉维夫 机场,身边的犹太朋友收起了路上给我看照片的iPad,热情地挥了挥大手,还神秘地眨了下眼,“说不定你会在 耶路撒冷 遇见 美国 总统。”

我去 以色列 的那一天,很巧,刚好是特朗普去哭墙的后一天。在机场的停机坪上,远远的能看到那架在无数 好莱坞 大片里出镜的“空军一号”真身。


以色列 人很喜欢这位总统,或许因为他是西方世界第一个直言想把 美国 大使馆迁到 耶路撒冷 的总统。这对 以色列 人意义重大,不亚于承认“ 耶路撒冷 是属于 以色列 的首都”。


慢着—— 耶路撒冷 难道不是 以色列 的首都么 

是,但这座老城却也是 以色列 和 巴勒斯坦 长久来各执一词的各自的“首都”。因此 以色列 的首都虽在 耶路撒冷 ,真正的行政中心却在 特拉维夫 。各国的领事馆、出入 以色列 唯一的国际机场,全部都在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里。

果然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开始接收到各种历史文化和奇妙知识。


入境 以色列 会得到一张蓝色的小纸条,在 以色列 全程都要保管好,最后离境、退税都还要靠它。

作为全球安检最严格的国家,入境 以色列 也要排很久的队。不过盘问的问题也只问到了和行程相关,不必有心理负担:)


车子一路沿着 地中海 前行,一侧大海,一侧旱地大棚,傲然展示着犹太人把沙漠变绿洲的奇迹。也就是我每天上班路上花的时间,车子很快就到了 海法 ,果然是很小巧的国土呢。


一座精致的港口城市,正中央坐落着巴哈伊教的空中花园。不同于争得不可开交的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巴哈伊接纳各种教派的存在性。环绕着创始人巴孛陵寝的19层梯田花园,一路从山顶延到山脚,这225米的高度,才有了空中花园这样不可思议的称呼。

没有宗教陵园的肃穆,也没有世俗的喧嚣。在正午阳光下有的只是明媚与祥和。



登到花园的山顶可以俯瞰整个 海法 ,金色的圆顶陵寝里睡着教派的始祖。

5月23日,是巴哈伊教派的创教日。于是…空中花园平日开放给游人的第一层也闭门谢客,只有信徒才能够入园 


有人说 以色列 是一部可以用脚步丈量的《圣经》。在 海法 不远的小城 拿撒勒 ,找到耶稣早年生活的故乡。而天使也是在这里告诉圣母 玛利亚 ,她的腹中育有圣子。故而有了“天使报喜堂”,受各国基督信徒的朝拜。



教堂厚重的主门上,镌刻着耶稣一生的故事。从诞生经历宗教迫害的逃难,到在加利利湖传教收门徒,再到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不少信徒来到 以色列 ,就是从这里作为第一站,循着圣经中每一个节点,一路走到 耶路撒冷 的圣墓教堂。



教堂内供奉着各国献上的“圣诞”壁画,含蓄地表述着各自心中圣母与圣子的形象。下面这幅,经人提醒才发现竟是邻国 日本 的作品 



来自美利坚的一幅巨大立体壁画,个人觉得是最漂亮的一幅呢。




抵达加利利湖的时候,已近暮色时分。水光潋滟,夕阳归帆,惊起飞鸟一片。湖那头的戈兰高地,已有初月上眉梢。

五月的湖风吹得还有些微凉,难怪当地人把这里叫做加利利“海”。

湖是恬静的,岸上是带着烟火气的。而若只是这样的地方,在全球可以捞到一大把。独独是在 以色列 ,加利利湖便有了极重要的宗教意义。



它是耶稣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收了自己的门徒,展示了“五饼二鱼”的众多神迹。湖边大大小小的教堂不胜枚举,每一个,都带着斑斑岁月的宗教故事。

而最让人瞩目的,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信徒。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湖边,在神的祝福下再举办一次婚礼。这一程,遇到了来自 中国 一个大大的朝圣团队。数百名信徒夫妇穿着白色的礼服,在岸边教堂接受神父的祝福,然后在暮色里登上加利利湖的游船。

我不是信徒,但我能感受到他们那股子浓浓的喜悦。


晚安, 以色列 。


Day 2. 戈兰高地和圣湖加利利


自古兵家必争的戈兰高地,在国内时,似乎只存在于遥远的新闻频道里。

亚历山大 大帝带来了 希腊 神话, 罗马 帝国赐予它名字,叙利亚筑起了边防与堡垒,而犹太人在第三次 中东 战争夺回了几千年前祖先的土地…

从这里向 东北 60公里,就到了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往西南走,就能下到 以色列 水源重地加利利湖。惨烈的 中东 战争里, 以色列 曾在这里以不到40辆坦克的驻守兵力,拖延击退了500多辆阿拉伯坦克。时至今日,戈兰高地的归属权依然相执不下。

如今的战壕里没有硝烟,只剩下废弃军火做成的诙谐雕塑和看不见的雷区。脚下的山谷流淌着战士的鲜血和亲人的眼泪,开出漫山遍野红色的野花。




今天来的时间早,直到离开时才见到来上班的联合国官员。

UN的车子在 以色列 格外多,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片土地上充满了太多是非。希望世界终究能变得 和平 。

离开戈兰高地回到圣湖加利利,清晨的阳光照得水光越发潋滟。在这个耶稣屡现神迹的地方,大大小小数十个教堂,记载着后世坚定的信仰。而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五饼二鱼堂、彼得献心堂、还有八福堂。




【五饼二鱼堂】

一日耶稣在湖边给千人讲道,到黄昏时请门徒为众人供应食物。然而只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饼和两条鱼,对于几千人来说,这点食物太过微不足道。耶稣却将五个饼掰开,两条鱼分发,让每人都按需取食。待到这千人吃饱后,剩余的残渣竟都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于是就有了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众生的故事流传了下来,也因而有了这赫赫有名的五饼二鱼堂。

教堂的模样毫不起眼,和 欧洲 那些恢宏庞大的哥特式建筑相比,宛如低微到泥土里的尘埃。然而, 以色列 每一幢这样“不起眼”的小教堂里,都有着一段神圣的故事。


【彼得献心堂】

彼得这个名字,听着是不是有些熟悉呢?

有没有想起天主教圣地那座出自众多巨匠之手的 圣彼得 大教堂?

没错,这里的彼得就是同一个人。与星光熠熠占地23000多平米的 圣彼得 大教堂相比,加利利湖畔这座小小一百多平的彼得献心堂,实在太小太普通。然而这里,却是大弟子彼得向耶稣表明心意、受职广传福音的地方 



《约翰21章》,彼得曾是加利利湖一个普通渔夫,追随耶稣成为大弟子。耶稣被捕后,他在敌人三次询问下不敢承认自己认识耶稣。直到耶稣复活,他就在这座教堂里的岩石餐桌上,对彼得连说了三次,“你喂养我的羊。”

自称为“牧羊人”的耶稣,在这里说到的羊,便是世人这些迷途的羔羊。这一次彼得在他的鼓励下担起了这份信任,承担起教会领袖的职责。耶稣升天后,彼得领导着教会继续传播福音,受尽犹太教法利赛人和 罗马 人的残酷迫害,东躲 西藏 的彼得一路辗转到了 意大利 ,直到被捕判了极刑。因为心中对耶稣有愧,他要求自己被倒着钉死在十字架上。


【八福堂】

在加利利 湖北 岸一座名作八福的高丘上,建着一座八角形的教堂。黑色玄武岩打造的主体,白色石灰岩制成的立柱,黑白分明,简洁明朗。耶稣曾在这里“登山训众”,而其中有一论就是论的八福,故而得名。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马太福音》

沿着八福堂外围一路走进教堂,依然能在沿途看到五饼二鱼模样的石子画,可见这个五饼二鱼的神迹有多么轰动。


【加利利湖】

游湖巴利利的是一种特殊的木舟。2000多年前出土的“耶稣船”,如今被仿照着比例做成了排水量更大的现代木头游船。

乘船的地方在 以色列 特有的共产主义社区“基布兹”,这种社区里没有私有财产,每个人的劳作所得全部缴给基布兹,而社区成员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儿女教育也全部由基布兹来承担。在 以色列 有大大小小数百个这样的基布兹社区,从最初的集体务农,到逐渐发展起来的高科技类基布兹,甚至还有军火器械基布兹。经营良好的社区每年都可以给成员提供几次免费的国际旅行机会。在开篇时遇到的那位犹太人,也是来自这样的社区。

也真是奇怪,在一个纯正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实现了乌托邦一样的共产主义 大同 。



在看惯了美景的眼里,泛舟加利利湖并算不上很美。

然而这养育着 以色列 人的“生命 淡水 ”,却也因为圣人的踪迹而多出了许多神圣的味道来。



游船上照例为乘船人数最多的国家升起了国旗~·



延岸居民把湖里打捞的小石子打上圣经故事的印记,就成了圣石的项链。

每一条并不贵,印象里应该是10-20刀之间。我选了一颗画着五饼二鱼图的加利利石,卖石头的小伙子很是开心,一直不停地念着“Such a beautiful face. Such a beautiful soul. God bless you."


【 约旦 河】

从加利利湖一路向南,很快就能到达以约口岸不远的 约旦 河洗礼地。

这条源于叙利亚,最终注入 死海 的 约旦 河,全长360公里,是世界 上海 拔最低的河流。然而每年吸引无数人前来的却不是因为它这一个”世界之最”,而是因为——再一次因为——这里曾是神迹多次发生的地方。

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来到这里接受洗礼,他们穿着素淡的白色长袍,在神父的帮助下没入河水中,洗去身上罪孽,宛若重生。



接受洗礼的信徒流下眼泪,不知心中曾有过怎样的过往,让这湾看似普通的河水多了几分肃穆。

而岸边一家灵动的果汁店,摆着当季的各种时令瓜果,门口挂着“Smile”的小牌子。那鲜活的色彩与一旁肃穆的河水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这像极了犹太人,无论再难,都要顽强地活下去。



从 以色列 与 约旦 的北部关口Jordan River Terminal过关,过境人数很少,30-40分钟就 成功 过境了~步骤在文末的出入境部分会统一说明。



进入 约旦 ,门口排了长长的一队自驾旅行车。统统都是来自欧盟的,看到头车车牌上那个德意志D字标示了么~?

不过我见识少…这么远的距离,还有海路,这是得多折腾才能开过来的啊…



进入 约旦 ,仿佛全世界的绿色一下子全都消失了。

黄褐色的土壤里,满满的都是太阳炙烤和大地久涸的味道。远处的平原上,零星地刮着小小的龙卷旋风。

约旦 这片土地,算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稀缺的土壤之一。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储水箱,每到周五政府向全市供水,这一天是所有 约旦 人翘首企盼的日子——水源全天发放,用掉多少都可以。所以家家户户喜欢在这一天打扫卫生,剩下的水资源储进水箱,供应接下来一整周的使用。

这对一个吃喝不愁、缺水了也有南水北调的城市里的人来说,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后来在 约旦 用水时,都从心底多了一分奇特的负罪感。到了水资源如此稀缺的土地,才让人更懂得节约用水这四个字,不只是四个字而已。



约旦 的 盘山 路很多,弯弯绕绕地到达 安曼 时已经日近西斜。这一天的 安曼 全城都陷入了一种隐隐的雀跃,举国上下期盼着第二天国庆日的来临。

晚安, 安曼 。


Day 3. 杰拉什 废墟里的花

杰拉什 ,这是在 欧洲 以外最大也保留最完好的古 罗马 遗址,于是有了“ 中东 庞贝 ”这样美丽而忧伤的名字。

经历了古 希腊 、 罗马 、拜占庭、阿拉伯、阿 巴斯 数代王朝的兴衰荣辱,如今的 杰拉什 ,只留下一地斑驳的岁月和慕名而来的各国游人。

其实 杰拉什 早在 希腊 时期就已经开始建造,而随后漫长的 罗马 帝国统治,又让这里带上了挥之不去的古 罗马 痕迹。两种文化的建筑本就有许多相近之处,放在一起没有丝毫的不和谐。

宙斯神庙、哈德良凯旋门、古 希腊 竞技场、椭圆广场、 科林斯 石柱 …穿过那些笔直的大道,宛若时空交错,总还能看到古时期车水马龙的盛景。



爱奥尼 石柱 撑起的巨大椭圆广场,在 杰拉什 兴盛时期,店铺林立,车水马龙。而如今只剩下丛生的野草,在废墟中肆意生长。



坚硬的石头和精妙的设计,也终究抵不过时间。

唯有生命不息,从荒凉野地里坚强地开成一朵花来。

“你看那野地里的百合花,它不种也不收,可所罗门王最好的时候也还比不过它呢!”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

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

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

——余秋雨《废墟》



建造在山顶的宙斯神庙, 科林斯 式柔美的柱头依然掩映不住它居高临下的气势。

站在山顶可以看到山下椭圆广场的全景。



20米高的巨柱,撑起了古 希腊 人对主神宙斯的敬仰。好在 罗马 人并没有抹去 希腊 的文化踪迹,才让这座祭奠 希腊 主神的神庙留存至今。



而在山下,依然是 科林斯 石柱 撑起的笔直大道。这800米长的列柱大街,是当地人为迎接哈德良皇帝巡游而建。穿过大道,才会到达 杰拉什 曾经真正的市中心,水神殿、浴场、教堂、剧场…这些保留了 罗马 人生活状态的建筑,都在这长长的大道另一侧。可惜我们时间太有限(前面照相太拖沓),走了一半的路程就只能往回折返了 



路上遇到一些有趣的人,看着我手里沉甸甸的单反,硬要我给他们留下照片。



杰拉什 其实很大,只是碍于团队行程时间有限,短短三小时不足以细细欣赏这座古城的每一个角落。

多一句嘴,这里没有任何遮蔽的阴凉处,正午白花花的太阳照在身上,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几近脱水的状态。这时听到旁边一个遗址向导告诫几位欧美游客,说来到 杰拉什 一定要多喝水,并不是为了缓解口渴,而是为了避免脱水 (原话说的更严重一些…“drink as much as you can”,能喝多少就喝多少)。听到这话吓得我赶快又往肚子里灌了几大口水 



午餐继续吃 中东 口袋饼和烤肉,烤饼的小哥看到镜头又是羞涩又是想要炫技,捏得格外带劲,还频频看着镜头笑,好有爱~ 



从 杰拉什 到 佩特拉 ,要开上三四个小时的山路。

如果说 杰拉什 只是又一个古 罗马 遗迹,那么 佩特拉 才是 约旦 真正的魂,独一无二。

它的神秘,它的雄奇,它写尽了半个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成就了 约旦 那种繁华褪去后的独特美感。比 吴哥窟 更壮丽,比 奇琴伊察 更神秘,比 马丘比丘 更悠久。在长久的寂静里,耐人寻味。

明天,终于能去一窥真容。


在那遥远的群山里,一座玫瑰色古城,见证了人类历史的一半。

晚安, 佩特拉 。明天见。


Day 4. 佩特拉 岁月里的谜之玫瑰

“一座玫瑰红的城市,其历史有人类历史的一半。”——J·W·柏根


古老的 丝绸之路 上,纳巴泰人在大漠岩壁上雕琢了繁华的都城。

远方的驼铃在门前悠悠地回响了几个世纪, 中国 人带来丝绸与茶叶, 印度 人运来香料, 埃及 人带着黄金,直到 罗马 人带来了战火与覆灭。穿越半部人类的历史,只剩下一座遗忘在群山里的玫瑰古城。

在这荒芜的土地上,开着一朵傲人的玫瑰。



早在几千年前, 佩特拉 就有了超越疆界的影响力。它的文字,进化成了如今的阿拉伯文字;它的钱币,流传在古世界各国;它的名字,远传到了遥远的东方古国。无论在哪里,只要有骆驼商队,就有这座石头之城神话般的故事。

但所有不可一世的辉煌,最终都会湮没在更为亘古的岁月里。 罗马 的版图是这样,印加文化是这样,玛雅人是这样,纳巴泰人也未能逃脱。仿佛一夜之间,这座精妙绝伦的石头之城就失去了原先的主人,甚至连他们的历史都成为了谜。再之后不久,贸易线路的变动,让 佩特拉 这个名字和骆驼商队一起成为了历史。

盛极一时的 佩特拉 ,最终掩映在大漠的尘沙里,成为一座失落的古城。


佩特拉 给人的惊喜,从还未进入蛇道就已经开始。

这是一座开凿在岩石上的巨大墓穴,上层停放灵柩,下层居住生活。岩壁上的雕琢,即使被岁月磨得失去棱角,也依然能窥探到几千年前不可思议的精雕细琢。

进入蛇道之前,岩壁还是黄褐色,然而越往里走,玫瑰的色泽也愈发清晰起来。仿佛一步步进入秘境。




佩特拉 唯一的入口,始于一条长约1.5公里的蛇道。驻足其间,抬头只能看到一线天空。弯弯绕绕几步之遥,就已经失去了前面人的踪迹。然而走到尽头,却又豁然开朗地耸立着叹为观止的卡兹尼宝库,沙石壁在阳光下闪烁着玫瑰的 光泽 。


峡谷里不时有马车踢踢踏踏地经过,未见其身,先闻其声。当它们从某个转角探出身子,仿佛穿越时光罅隙回到史前时代的厄多姆王国,依稀能看到蛇道上来往的骆驼商队。

对了~马车收费单程20刀。



当你走到饥渴难耐, 佩特拉 最令人目眩的景象,就在那一线天外的阳光里闯进视野。或许1812年约翰· 伯克 哈特发现 佩特拉 的那一刻,也有过同样的惊喜与震撼。



多数人对 佩特拉 的印象,应该都在卡兹尼神殿。宽30米,高40米,单只是入口就高达8米——在《变形金刚2》里,就连变形金刚站在卡兹尼宝库门前,都渺小得微不足道。

浮雕里的圣母像,在岁月雕琢里,依然可辨当年精致;

神殿中央4枚主立柱,象征一年有四季;

上下层12根精雕的 科林斯 立柱,象征一年有12个月;

石柱 间雕着30朵花,象征一个月有30天;

两侧墙壁有365个小小的长方形凹槽,象征一年有365天。

最动人的还是色泽,玫瑰色的岩石上,在阳光下流动着粉红、桔色与赭色的 光泽 。



廊柱、墓葬群、剧院、祭坛、水道……这些,在卡兹尼神殿左右绵延展开。

佩特拉 是纳巴特人最繁华的都城,却也是一座巨大的坟墓。建筑顶部常见的阶梯状雕刻,就是为逝者留下的天堂之梯。然而几千年过去,风餐露宿的贝多因旅人也曾住进纳巴特人安放逝者的墓穴,平白的让这座古城多了一些探险的味道。



古城如今是贝都因人的天下。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他们,守着这座巨大的宝库与墓穴,也为游人的到来做起了坐骑的买卖。古城里能见到许多骆驼和更多的驴子,驴子驮着重物,却依然能在崎岖山路上奔走前行。

10刀骑骆驼照个相,5-10刀骑驴往返卡兹尼神殿和皇家墓葬穴。更远的还可以去往深山里的修道院。



酷似杰克船长的贝都因小伙和他的驴子高坐在石头上,带着和来往人群格格不入的忧郁气质。不知是他在看风景还是风景就是他。



远山上的皇家墓葬穴,在背阴的山凹里静静沉睡。时间有限没能爬上去一窥究竟,不过想来登高望远,上面应该是一片很好的风光吧~



再回到卡兹尼神殿,阳光已经越过山巅,完全打在神殿正面。这座精妙绝伦的巨大建筑,在阳光下闪着橙黄与玫瑰色的 光泽 ,静静诉说着它漫长的历史。粗粝的石壁上,写满了半部人类史的神秘沧桑。


佩特拉 的建筑师纳巴泰人,始终是一个谜一样的民族。




Day 4. 瓦迪拉姆 地球上的火星

瓦迪拉姆 这个名字,念着会有些拗口。但说《火星救援》或是《沙漠里的劳伦斯》,就没那么难记住了——没错,马特达蒙被扔下的火星,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浩瀚的天然红色沙漠,若沉寂则静如月球表面;若风沙肆虐,则狂暴如巨魔恶兽。被风化的巨大岩石矗立在遥远的地平线,不知会不会成为迷路旅人求生的最后希望。.

在这里,也许你会遇到骆驼、狐狸和羚羊的踪迹,又或许会遇见游牧在沙漠腹地的贝都因人。

风沙肆虐的红沙漠里,喝上一口贝都因人递上的苦艾焙红茶,那清甜滋味真是再赞不过了。



越深入沙漠腹地,红色也变得越发浓重。去之前我还在想,红沙漠我在 迪拜 是见过一次的,或许 瓦迪拉姆 和那样的沙漠无异。然而真的到了浩瀚的 瓦迪拉姆 ,才发现 迪拜 那片Red dune是小巫见大巫了。或许只有 纳米比亚 的45号沙丘才能胜过。

为了真实地还原红沙漠原本的颜色,大部分图片的色彩都是直出或微调的。



沙漠偶尔能遇见单峰骆驼,体型比 双峰 骆驼要小巧很多。



车子停在一片小丘,我下来试着踩了踩沙子,午后火辣辣的阳光把沙子烤得滚烫。然而不脱下鞋,细腻的沙子却又很快就会灌满鞋子,一走一陷,这是真的物理学上的“举步维艰”。

浩瀚的沙漠里,怎么凹造型都像大片儿  于是为了拍张沙漠里的照片,我脖子一横干脆直接脱了鞋赤脚爬坡。

然而每一张提鞋照片的背后,都是走两步就烫得“嗷嗷嗷”地跳起来…



那亘古的神秘力量,雕琢了戈壁,沉淀了沙海。却步知又是谁造就了它。



第一次遇见沙漠里的驼队,正是下午起风时分。那风原本只是轻轻地吹着,虽解不了沙漠里躁动的暑气,却也带来一丝“活”的气息。然而只是进到贝都因人的帐篷里讨口茶吃的功夫,那风转瞬就变得肆虐起来。

遮天蔽日,飞沙走石,这样形容它,应该一点都不为过。

于是和盼望已久的骑骆驼无缘啦…飞扬的沙土里,半眯着眼睛和骆驼们亲密地接触一下就只能遗憾地离开了 

这些家伙有着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风沙飞进眼睛。而且还很是爱卖萌~



这款有型的口罩,我猜防沙尘应该效果一流,不知道防不防 北京 的雾霾? 



风平浪静的山凹里,建着贝都因人的黑色大帐。从敞篷车上风尘仆仆地下来,进了大帐竟有着一丝与大漠格格不入的清凉。

穿着长袍的贝都因人用特制的银壶沏了新茶,我接过这热气腾腾的茶水,尝一口,却竟带着草药清甜的芳香。一丝丝茶香,一丝丝甜味,还有一丝丝草药的清凉,很对胃口。

其实沏茶的方法很简单,红茶加上苦艾和一点点糖就可以了。临走还念念不忘这茶的味道,买了一包草药,5美刀~



回程路上风沙肆虐,开车的小伙却是一路开得飞快,颠得几乎能把人震下去  ~于是我的相机被老爸以安全为由没收了…



离开 瓦迪拉姆 很快就能到达 阿卡 巴,经历了一天的沙尘洗礼,晚上住在 红海 边,吹吹海风惬意得很。

红海 的沙滩颜色褐黄,细小的石子间还有不少被冲上岸的贝壳。然而在面前这片海里,却有着数量惊人的海洋生物,为潜水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天堂盛宴。

虽然只停留一个晚上潜不成水,在海边看(bai)看(pai)夕阳也是好的。

晚安,这充满张力的一天。


Day 5. 死海浪一浪

清晨的 红海 , 平和 宁静。远远地还能望到伊斯兰教圣地 沙特阿拉伯 高耸的烟囱。不过今天就要告别它去更有意思的 死海 啦。路上也会经停宗教圣地尼泊山和马达巴。


从 红海 到尼泊山接近4小时的车程,路上停靠在一个休息站,发现不少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制品——从珍贵的黑珊瑚,到金制的 罗马 工艺品;从吹弹可破、薄如蛋壳的陶瓷瓶,到精巧的 马赛 克制品…不少都精致到让人担心一拖运就会轻易碎掉,不过饱饱眼福也是好的。



轻薄到不可思议的彩色陶瓷,这么大的瓶子,重量宛如一张A4纸片一般,让人生怕微微用力就会不小心捏破。不知道是怎样的工艺才能吹成这样的瓶子。



马达巴也被称为 马赛 克之城。在历史悠久的老房子下,藏着拜占庭时期的 马赛 克地板。 马赛 克这种工艺流传起来,还要感谢古代人到异域传教语言不通的障碍。传教士取来马达巴荒野里盛产的彩色小石子,拼成形象的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才慢慢有了 马赛 克的盛行。


一场地震之后,马达巴在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1880年重建圣乔治教堂,人们在沉睡的地下发现了拜占庭时期遗留下来的 中东 地图《圣城地图》。这幅以超过两百万块 马赛 克镶嵌而成的地图,准确地描绘着那个时代圣经中提及的城市、河流、山川、海洋。只是可惜,在教堂重建时,地图已被损坏,只剩下如今残缺的几十万块 马赛 克。



地图上除了能清晰辨认的圣城 耶路撒冷 、耶稣的诞生地 伯利恒 、万物难以生存的 死海 …也有传说中象征人类欲望的雅各布之井、 以色列 人出 埃及 记时攻克的第一座城池耶利哥…



马达巴往东10公里的尼泊山上,远方的 死海 与 约旦 河谷尽收眼底,幸运的人甚至能看到圣城 耶路撒冷 的金色圆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然而这里神圣,并非因为它的居高临下。而是因为犹太教的创始人、 以色列 民族出 埃及 重返故土的领路人摩西,就是在这里度过了晚年。

有趣的是,摩西同样也是伊斯兰教敬畏的先知。在这座山上,犹太教与伊斯兰教 平和 地共同存在,纪念着这位伟人的一生。



山顶矗立的石碑,是 罗马 教皇保罗二世在2000年来到尼泊山的纪念碑。他的出访,结束了历史上对于摩西晚年的争辩,正式确认了尼泊山是摩西升天的地方。

正面看是一张脸,侧面看则是书页与许多张脸,而背面印着圣父圣子的手印。





山顶伫立着摩西的盘蛇十字架,在《圣经》之中:“ 以色列 人随摩西出 埃及 ,进入沙漠缺衣少食,于是对上帝和摩西口出怨言。上帝便派火蛇到营地惩罚。 以色列 人向摩西认错,恳求上帝收回惩罚。摩西祷告后,上帝显灵要他以青铜铸蛇,挂在杆上,只要被蛇咬的人,望一眼杆子就可痊愈。”



远方和比远方更远的 耶路撒冷 ,一片贫瘠的大地上写满了寂静。怎么看,都不像是“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




山顶的教堂里,依然供奉着大量的 马赛 克。狩猎、农耕、装饰,惟妙惟肖。



在下山路上不远的地方,也有一家小小的 马赛 克工厂。一心惦念着想去见(duo)见(shou) 马赛 克制作的工艺,于是央求向导在这里稍微停上一站。

原来 马赛 克制作时都是镜像“反画”,制成后将未贴在纸上的一面印在特质的模子里,揭开画纸,于是图案就变成正看的图案,而所有石头高度也都变得整齐一致。



精妙的 马赛 克制品从大件的茶几、到花瓶杯垫,最细致的还是小小的 马赛 克项坠。用的石头越小,工艺也越复杂。每一枚 马赛 克项坠都是几千美元以上的售价,价值不菲哦。



离开尼泊山,便正式向着地球表面陆地的最低点 死海 出发了~

死海 有许多世界之最:世界最低的湖,世界陆地的最低点,世界最深的咸水湖,世界最咸的湖……湖面海拔-422米的 死海 ,小时候是只存在于《自然科学》课本上的神奇地方——万物无法生存,鱼儿到来就会死去,连飞鸟都不会造访,然而却是一片可以任意浮在水面的“海”。



从尼泊山一路下行到 死海 ,耳膜也会随着气压的改变而出现轻微的不适。最有趣的还是空瓶,随手取一个拧紧了瓶盖的空塑料瓶,一路到了 死海 边,瓶身早已被改变的气压压瘪,很有意思。

图左是在尼泊山上的瓶子,图右是到达 死海 酒店时的瓶子~神奇地压扁了~ 



也许是地势更低, 死海 的温度也要比其它地方热一些。下午到酒店,足足在房间歇到五点多,才敢涂上厚厚的防晒去漂浮。

死海 水位每年都在以一米的速度下降,在也许是曾经的沙滩上,还能看到立着的牌子上写着这里是地球地表最低点,海平面下420米。然而牌子距离如今的水岸又已经有了长长的一段距离。

水边都是大大小小的盐结晶,非常扎脚,所以尽量穿上拖鞋。如果一定要脱掉鞋子,千万要慢慢下水,不然很容易摔倒~我在水边见到一个外国游客被摔到浑身是血, 死海 那么高浓度的盐分,不知道他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不知道我是属于傻大胆,还是无师自通(目测前者可能性更大一些),下水一秒钟就愉快地漂走了~还几度远远地漂到了隔离带边缘,不亦乐乎  简单说一下 死海 漂浮要注意的几件事:

1. 头发要扎起来,上岸后千万不要低头,不然盐水很容易顺着碎发流进眼睛。

2. 单次漂浮时间尽量不超过15分钟,超过容易引发脱水,而且身上会有轻微刺痛感。当然啦这都是官方数据,听我爹娘说我在下面一次就漂了半个小时,上岸给爹娘照了几张相,又马不停蹄地下去漂了第二个半小时…

3. 下水后步行到没过膝盖处,背朝外蹲在水中,双手轻轻撑一下水底,同时双脚双手展开,向后躺下,就可以很自然地漂起来了。如果害怕,也可以坐在盐结晶上双脚先离地,然后双手再撑一下水底,展开双手向后躺下。重要的是放轻松。

4. 双手伸开有利于保持平衡,可以像船桨一样轻轻划水来控制前进方向。

5. 尽量躺平在水面,不要因为害怕总是抬着脖子,这样抬久了很不舒服。

6. 漂浮时不要拍打水花。

7. 不要以正常泳姿下水,一定要躺着,不然会溺水。

8. 拍摄“漂浮看书”的照片时,双手抬起会导致重心不稳,如果感到身体摇晃角度比较大,可以将胳膊肘贴近水面来帮助平衡。

9. 建议戴上墨镜,避免不必要的水花进入眼睛。如果在漂浮过程中眼睛进水,建议立即上岸冲洗(因为真的很疼)。

10. 上岸后立即冲洗,多喝水。

11. 如果身上有伤口,不是不能下水。但会感到痛痒,类似用盐水消毒的感觉。如果能忍受疼痛可以下水,我就是带着脚后跟刚刚磨破的新伤下的水。



漂得嗨了,开始嘚瑟地玩起了水上杂技…不过这个动作会打破身体平衡,有翻船风险~  最要命的是抬起的腿上还带着水,水会流进眼睛,然后就会辣眼睛……胆子小或技术不佳切勿模仿  ……



漂完上岸可以抹 死海 泥,洗掉后真的感觉皮肤滑滑嫩嫩的,绝不是心理作用~



在这里第一次 成功 地托起了一盏小太阳  不过我这扭曲的站姿,相机里拍到了一条半的双腿和一个扭过去的侧腰,于是在剪影里看起来好像一个长着粗壮独腿和变异细腰的小怪人…我承认我盯着它思考过不下十次要不要PS一下…



晚餐后在酒店里闲逛,依然随处都能看到流浪喵。在酒店热闹的吧台边遇见了画沙画和七色沙的手艺人,七彩的沙子在他们的巧手里很快就能变成令人惊叹的工艺品。也许大漠里的人天生就有这种灵巧的天赋,一如 中国 古代的手艺人能在鼻烟壶里反画一样。这样一瓶七色沙的价格我记不太清了,不过在 约旦 购买的价格,远比 迪拜 便宜了太多。

眼缘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在摆满了一整个帐篷的工艺画里,我一眼就相中了一匹马。于是说什么也要把它买下,态度坚决到即使没带现金、不能挂房账,也依然要走好远的路回房间取了钱包再来买下…后来每一天的路上都要拿着这幅大大的画,装不进箱子不敢托运,就一路手拿回了 北京 

晚安啦,神奇的 死海 。


Day 6. 隔离墙里的伯利恒

离开 死海 ,从以约中部口岸回到 以色列 。这里是以约三个口岸中流量最大的一个,除了大量的货车与游客,也是 巴勒斯坦 人唯一可以离开 以色列 的关卡。从 约旦 进入 以色列 ,安检的严格程度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穿着军服的边检官员拿着爆炸物探测仪在每一辆车子下面细致地检查。

通关时可以选择“行李托运”通关,人和行李分离,人过人的安检,行李过行李的安检~不过要注意如果行李没有海关锁,千万不要落锁。

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弯弯绕绕地通到了 以色列 境内。不知道是不是斋月出行人少,这样复杂的全程走下来竟然只花了四五十分钟,比起很多人遇到的“四五个小时通关”,简直太幸运…



在边检口也见到了许多扛着水桶的穆斯林,每个水桶上用标签贴着自己的名字。这些都是从 麦加 朝圣归来的穆斯林,每个人在圣城的“渗渗泉”打了属于自己的圣水,千里迢迢运回居住的地方。

对于虔诚的穆斯林,一辈子一定要完成的一件事就是去 麦加 朝圣。然而许多人等待了一生,都未能如愿等到沙特发来的签证。到今天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最难办的签证当数上 沙特阿拉伯 一笔:没有旅游签、不欢迎非穆斯林、即使是穆斯林也要抽签等待数量极其有限的朝觐签证、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这一张朝觐签证… 


进入 以色列 ,路边的风景一瞬间变得不同起来。同样的沙漠,同样的 死海 ,然而望不到边的黄褐色土地上,却植满了椰枣树。比起 死海 另一岸干涸而没有生机的大地,才让人更深刻地懂得为什么 以色列 被称作沙漠农业的奇迹。



在口岸不远的地方是 以色列 享誉全球的AHAVA工厂。到了 死海 ,不妨带些 死海 泥和 死海 盐回家。前一天刚刚抹完泥滑溜溜的皮肤,让人真是忍不住大肆采购一番~不过…剁手停不下的我洋洋洒洒花了7000多买了整整一大箱的 死海 泥 死海 盐 死海 blablabla,夸张得门口的小哥都惊讶了  回家送了一圈人还剩下十几只面膜和各式护肤品……


AHAVA工厂门口长着一串“所多玛的毒葡萄”,不过这个个头大小,应该叫毒苹果更合适些吧……



工厂里用 死海 盐结晶雕出的造型,很有意思呢。这里的产品线相当齐全,从最有名的清洁,到日常的保湿,再到昂贵的钻石精华应有尽有。价格上如果单买会比免税店稍高一些(价格我只是随意对比了一个清洁面膜),但购买套装或凑件数享受折扣与退税后,价格和机场应该差别不大,但产品种类却齐全得多。本来也不是很贵的东西,如果到了工厂就直接购入吧:)



在 以色列 中部大片的土地上,有着界线分明的 巴勒斯坦 区域。车子一路行进,两旁偶尔也会看到提示 以色列 人不要靠近的警戒牌。

以巴多年来的领土冲突,让这片本就贫瘠的土地又被生生地划成了隔离区。A区代表由 巴勒斯坦 人自治的城市,由 以色列 控制出入;而B区代表 以色列 与 巴勒斯坦 人共同居住的混合城市,由 以色列 军队保护 以色列 居民安全。民族之争,孰是孰非,各执一词。可惜最终受苦的还是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

提到这些,是因为很快我们就要进入真正的“ 巴勒斯坦 ”城市 伯利恒 。这座耶稣诞生的城市,伫立在 耶路撒冷 城外高高的隔离墙里。它的城民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而他们却守护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堂。



伯利恒 与 耶路撒冷 相生相伴,在最初本没有隔离墙。然而每个月都在不断发生的“人肉炸弹”,让那时的 以色列 居民人心惶惶。这些“人肉炸弹”甚至爬上校车,炸死了一整车的在校学生。无法再容忍的 以色列 政府这才下令修建了隔离墙,将 伯利恒 与它的 巴勒斯坦 居民们与 耶路撒冷 分开,炸弹事件这才终于停息了下去。

高达8米的隔离墙,墙里住着 巴勒斯坦 ,墙外住着 耶路撒冷 ,墙上写满了对 和平 与自由的向往。

积极的人画下了 和平 鸽与伪装的墙外蓝天,偏激的画下了枪炮与暴力,政府贴上了以巴冲突的小故事传单,而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迎风飘动的 巴勒斯坦 旗子,模样长得和 约旦 很相像,只是少了中间的白色七角星。




在游人密集的区域,也会见到四处挂着表示抗议的旗子。下面这一张上写着“2017年4月17日,被囚禁在 以色列 监狱的 巴勒斯坦 人为自由与尊严而绝食示威”。说的就是他们自4月17日开始的“盐水挑战”,每天只喝一杯盐水,不再吃任何东西,以求博得更多的社会关注。



伯利恒 这座城出名,因为一个古老的马槽。

早在 罗马 统治时期,圣母 玛利亚 怀着身孕回到丈夫约瑟的故乡 伯利恒 ,来这里完成帝国的人口普查。到达城中已经夜深,客店住满了,就只好在一个长13米、宽只有3米的地下岩洞搭就的马槽栖身一夜。而就在这一夜,圣子耶稣诞生。 玛利亚 把孩子包裹起来,将马槽当做婴儿的摇篮。于是这个地下马槽,成为了全世界十几亿虔诚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

后来 康斯坦丁 大帝的母亲 海伦娜 在马槽上建起了教堂,给了它一个非常好记的名字,圣诞教堂。这座始建于公元325年的教堂,是现存的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它没有 圣彼得 大教堂的气势恢宏,没有 科隆 大教堂的巍峨庄严,没有 巴黎 圣母院的旷世文学影响,然而在布满了脚手架的狭小空间里,却装满了全球基督信徒的敬仰与虔诚。




银色的十四芒星上写着“圣母 玛利亚 在此诞下耶稣”,是为主诞之地。圣坛上悬着的15盏银灯,分别属于基督教各派。它们在一天24小时里的不同时间点燃,照亮这块10数亿基督徒牵挂的圣地,昼夜不熄。

每个到此的人都会跪在 大理 石铺成的圣坛上,亲吻抚摸正中的十四芒星,有激动的教徒潸然泪下。




除去耶稣诞生,在圣诞教堂还隐藏着一段佳话。公元386年,哲罗姆神甫来到教堂附近隐居,耗费二十三年的时间,将《圣经》从晦涩的希伯来文翻译为拉丁文,推动了中世纪神学的传播。他的翻译本,至今仍被尊奉为天主教最权威的法定译本。



印象中这好像是某一位教皇送给教堂的礼物,惟妙惟肖的仿真蜡像,刻画了第一个为耶稣盖上毯子、并拥抱了耶稣的牧羊人。



圣诞教堂院落里也扩建了新一些的教堂。这座圣 凯瑟琳 教堂在每年圣诞前夜,都会有 罗马 天主教、 希腊 东正教等等主流教派向全世界直播隆重而盛大的圣诞庆祝。此时清冷空旷的教堂,到了每年的圣诞前夜,都会摇身变成朝圣者云集的宗教海洋。



多提一句,由于政治原因,绝大多数情况下进入 伯利恒 的司机不能是 以色列 人。因此在找司机时要尽量找阿拉伯人哦。


Day 6. 耶路撒冷你不要哭

“世上若有十分美,九分给了 耶路撒冷 ;

世上若有十分愁,九分给了 耶路撒冷 。”

——《塔木德》


一个神的应许之地,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四个种族的老城。

在巨大的墓地上建着神的殿堂,天国和尘世在这里平行共存。有人说它是圣女,也有人说它是荡妇。被侵占摧残数十次,涅槃重生数十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地方见证了这样多的王朝更迭、宗教冲突、血雨腥风。它流血也流泪,骨子里带着沧桑。


【哭墙】

哭墙本名叫做西墙。它的由来,要追溯回公元前10世纪在这里建起的犹太圣地“第一圣殿”。和 耶路撒冷 征战不断的历史一样,圣殿不久就被侵略的巴比伦人摧毁,犹太人也自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流亡生活。当他们重返家园,便在“第一圣殿”的遗址上,建造了“第二圣殿”。然而 罗马 帝国的铁骑又在百年后不可阻挡地来到 耶路撒冷 ,第二圣殿与整个 耶路撒冷 几近被夷为平地。只留下圣殿西面的断壁残垣。

再后来,穆罕默德在此夜行登霄,阿拉伯帝国在圣殿山上建起了奥玛清真寺与阿克萨清真寺,成为仅次于 麦加 圣寺与麦地那先知寺的第三大穆斯林圣寺。

而这段西墙,成为了第一圣殿与第二圣殿仅存的痕迹。犹太人自拜占庭时期便到墙边哭泣,祈愿战乱结束,有朝一日回到故国。时至今日,在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的废墟上,依然建着高高的圆顶清真寺。回不去圣地的犹太人在山脚低吟仰望,于是有了一座终年流泪的墙。



哭墙前男女有别,需分开两侧进入。男士进入时需要带帽,如果没有准备,可以在入口自取纸制的圆帽。

泛着淡淡米黄色的墙壁前,有好奇的游人在此许愿,也有犹太人低声哭泣。穿着蓝色长袍的年轻少女,手捧《圣经》,长久地埋面其中。也有年迈的老妇,独自坐在椅上,对着哭墙低声倾诉,期望上帝能够听到。

那祈祷的力量柔和而又坚定。悲而不伤,却又深入骨髓。

因为对着正在哭泣和祈祷的人拍照不太礼貌,这里就不拍犹太人的特写了。


对了多说两句:

其一,哭墙作为宗教圣地,不得以背部对着墙面,这被视为背弃上帝的亵渎行为。离开哭墙时都要面向哭墙、倒退出广场。

其二,宗教重地,请大家不要参考我的着装。这一天去哭墙是临时改变行程,完全意料之外,所以穿了领子很大容易露出肩膀的一字领。若真的按计划去哭墙,衣服不要露肩、裙子要过膝。



走出哭墙前的广场,那 日光 温柔地洒了满地,带着安抚悲伤的明媚力量。

广场串流不息的人群里,有极端正统的犹太教徒,有游人,有军队,也有新婚的夫妻。每人心里都怀着各自的心事,从上帝门前走过,祈求祝福。



黑色的猫儿从千年古城墙上窈窕地走过,虔诚的信徒跪倒在流血的墓前。

哭墙前氤氲的低吟终年不息,十几岁孩子的脸上依然笑靥如花。

耶路撒冷 三千年,眉宇间摇曳的都是忧伤。




哭墙外的广场上,都能见到全副武装的警务,随时提防着可疑人员。我也曾在街上见到几个拿着枪的警察拦下一个骑着摩托车的男子要求检查,也许是看起来像坏人…吓得我赶紧跑开了… 



【橄榄山】

耶路撒冷 以东的橄榄山,是圣山,也是巨大的陵园。清晨的阳光均匀地洒进 耶路撒冷 ,从山顶遥望这座米黄色的老城,城内熠熠生辉的清真寺金顶,让人不由得想起千百年前第一圣殿让人同样目眩的大门。

在橄榄山与 耶路撒冷 之间,横亘着巨大的河谷墓地。密密麻麻的石棺里,躺着在此静候弥赛亚降临的犹太人。他们深信,当弥赛亚降临在这里,会召唤他们从死里复活,一起进入荣耀的天国。



拉近了看,清真寺圆顶上那24公斤的纯金金箔与墙壁上充满了阿拉伯风情的繁复花纹清晰可辨。



在山腰的主泣教堂前,有一块很好的空地可以更近距离地看到 耶路撒冷 老城。



从山顶到山下,一路遍布着众多教堂,而最出名的,还是山脚的万国教堂。

故事发生在“最后的晚餐”之后,已经预知自己被出卖的耶稣,就是在橄榄山上的客西马尼园祈祷。与上帝的交谈,让他的悲伤变成了直面苦痛的勇气。当犹大带领着犹太祭司长前来捉拿耶稣,他平静地对犹大说:“朋友,做你要做的事吧!”



公元4世纪,基督教的信徒们在客西马尼园耶稣最后祈祷的石头上建起了圣坛;12世纪十字军占领 耶路撒冷 后又对它扩建,然而却又很快被铁骑踏入 耶路撒冷 的穆斯林毁坏。直到1919年,基督教早已传播在世界各国,多个国家纷纷捐款,历时5年重 新建 起了教堂,名为“万国教堂”。


教堂中供奉的巨石,就是耶稣被捕前,最后向上帝祷告的地方。虔诚的信徒络绎不绝,纷纷跪倒在祭台前,亲吻抚摸,为它拭去灰尘。




Day 7. 耶路撒冷 三千年的光

耶路撒冷 故事的起点,在创世纪时期的人物亚伯拉罕。他循着上帝的旨意来到这片土地,自此繁衍生息,造就了犹太人,也造就了阿拉伯人。后来漫长的部落变更,土地易主,直到公元前1000年,大卫王带领 以色列 人征服了这里,给了它 耶路撒冷 这个名字。

耶路撒冷 的名字代表了“ 和平 之城”,然而在它漫长的3000年历史中, 和平 却成为了最奢侈的东西。

55次被攻陷城池,38次被易主占领,18次重建,10次屠城。

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 希腊 人, 罗马 帝国,拜占庭,阿拉伯帝国,十字军,奥斯曼帝国, 英国 人……他们来了又去,留下岁月层叠的印记。在一座巨大的墓地上,那米黄色的石墙有多少斑驳的痕迹。



“ 耶路撒冷 是神圣之城,但给人以迷信、骗术和偏执的印象;是帝国的欲望与奖赏,但又不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具有战略价值; 耶路撒冷 是许多教派的共同家园,但每个教派都认为这座城市只属于自己……”——《 耶路撒冷 三千年》

在它仅仅1公里见方的老城区里,却被犹太人,基督徒,亚马尼亚人,与穆斯林划分了四个居住区域。穿越漫长的岁月,共同写着这座老城五味陈杂的故事。


来 耶路撒冷 老城必走苦路。这是耶稣殉道前走过的最后一段路,直抵最终的骷髅山。因为途中发生了十四件事,因而有了苦路十四站。其中最后五站都在如今的圣墓教堂内。


第一站 耶稣被判死刑

第二站 耶稣背十字架

第三站 耶稣第一次跌倒

第四站 耶稣遇到母亲

第五站 西肋乃人西满帮耶稣背十字架

第六站 无名女子为耶稣拭面

第七站 耶稣第二次跌倒

第八站 耶稣劝告 耶路撒冷 妇女不要哭泣

第九站 耶稣第三次跌倒

第十站 耶稣被剥去衣服

第十一站 耶稣被钉上十字架

第十二站 耶稣死在十字架上

第十三站 耶稣尸体从十字架卸下

第十四站 耶稣葬于坟墓


早年间有许多基督徒来到 耶路撒冷 ,都会亲身背上沉重的十字架,一路走到圣墓教堂,体验耶稣当年经受的苦楚。然而因为这个过程带给不少虔诚基督徒太大的精神折磨,这项“拜苦路”的体验如今已被叫停了。

这苦路十四站,对游人是感受 耶路撒冷 老城每砖每石的故事。而对虔诚的信徒,却是怀着复杂的心情与沉重的悲痛朝圣。



苦路的每一站都有一个圆形的铁牌标识,上面的数字表示站点,旁边则会有画面绘出此站发生的事情。

它的起点如今已经改建为一所学校。

第三站,耶稣第一次摔倒。



第四站,与母亲相遇告别。




因为是在穆斯林区,也能在沿途见到不少声援 巴勒斯坦 的痕迹。图里这一家卖T恤的小店,能在T恤的印花上看出带着特有诙谐的血色的政治主张。 比如 那个Google搜索的印花,亮点自寻呦~ 



阳光透过交错的屋顶照亮在狭窄的道路上,一侧是明,一侧是暗。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 耶路撒冷 的原因,竟一时间生出了天上之光的错觉来。



挂着 马耳他 十字的房间,不知道如今是什么建筑。



这里已经到了第九站,遥遥的已经能够望到圣墓教堂的十字架。在耶稣的那个年代,那里便是骷髅山。死亡在一步步地逼近,耶稣走到这里终于精疲力尽,最后一次跌倒在地。

第九站的墙边斜立着一枚巨大的木头十字架,在“拜苦路”这个体验还没有被禁止之前,这里是基督徒们归还背着的十字架的地方。


再接下来的五站,都发生在圣墓教堂内。

在 以色列 这片宗教的圣地,似乎每一个教堂里都有着说不清的教派关系—— 伯利恒 的圣诞教堂是如此,而耶稣殉道的圣墓教堂更是如此。以 罗马 天主教、 希腊 东正教、 亚美尼亚 教派为首的基督教七个派系,分别控制着教堂里的每一分财产。小到每一颗钉子、每一块石头,都已登记在案。然而,即使归属已经有了国际仲裁,但关于前院楼梯的最后一级台阶究竟属于院子的延伸(东正教所有)、还是属于楼梯( 亚美尼亚 教所有),也依然在两派之间引发过人命之争… 

如今,圣墓教堂大门的钥匙,无法判归任何一个教派所有,只得掌管在一个阿拉伯望族的手中。



进入圣墓教堂前的一个小教堂,忘记是属于哪个教派了……不敢乱说……… 



穿过小教堂就进入了圣墓教堂前的主院落,这里终年人流不息。全球十数亿基督教徒,无论属于哪个派系,最终都会回到圣地,为他们供奉的主添一根蜡烛,擦去一抹灰尘。


进入教堂最显眼的,是安放在正中的一块血红色 大理 石。在它背后一幅巨大的壁画表明了这正是苦路的第十三站。人们将已经没有气息的耶稣从十字架上卸下,安放在 大理 石上涂抹膏油,准备下葬。

来到这里的信徒们都自己怀揣着一块干净的毛巾,他们跪倒在 大理 石前,低声哭泣,然后仔仔细细地用毛巾擦拭石头,意为擦拭耶稣的鲜血。



每一根蜡烛,都有登记在案的……不好乱说属于谁…… 



那天上的光从穹顶倾泻流下,照亮圣人的墓穴。



耶稣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十字架前,人们跪拜、亲吻、抚摸。那队伍长得蜿蜒了几圈,屋子里却安静得只能听到默念的经文与哽咽。



走出圣墓教堂,沉重的宗教气息压得让人几近窒息,米黄色的老石街道仿佛也变成了黑与白。

然而沿街两侧鲜活的颜色,却又能将人从天国拽回尘世,呼吸到风里五味陈杂的气息。

冲突与碰撞, 耶路撒冷 永恒的主题。





雅法门前的广场上,人群依旧川流不息。

以色列 人的英雄大卫王,在一旁的大卫 塔里 静静看着;小巷里吆喝着古钱币与工艺品的商贩,脸上挂着不近不远的笑;阳光洒了遍地,米黄色的石墙泛着淡淡的光芒。

这一切,宛若 耶路撒冷 这个名字本来的含义, 和平 之城。

谁又能想到,仅仅就在一周之后,这座老城再次发生了袭击。而巴以冲突的激化,又一次成为了国际焦点。





Day 8. 特拉维夫 自由的港口

耶路撒冷 的厚重,让 特拉维夫 的轻盈显得格外难以置信。这座城市充满了阳光、沙滩、比基尼、科技园,当然,也有 以色列 唯一的国际机场和真正的行政中心。它的全称其实是 特拉维夫 -雅法,毗邻了千年老城雅法,格外现代化的 特拉维夫 显得更加活力四射。

女人们都是爱着 特拉维夫 的,因为这里每年承包了全球70%的钻石交易。

来 以色列 买钻石?没错~这里并不是出产钻石的国度。然而追溯到犹太人数个世纪的流亡史,富有生意头脑的他们,却轻而易举地垄断了全球钻石交易。所以来到这里,走进那四幢全球瞩目的钻石交易中心,或许钱包会轻易地干瘪不少。


其实除去高科技与钻石,毗邻 地中海 的 特拉维夫 本是一个自由的城市。穿着吊篮背心与短裤的骑行爱好者帅气地飞驰而过;穿着比基尼的当地人在海滩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心爱的宠物在海里撒欢打着滚…

这一切,在夕阳下构成了一个仿佛不太真实的 以色列 。



沿海玩耍的狗狗,特别不怕人,直接就贴过来亲亲蹭蹭了~~



Day 8. 雅法老城 四千年的小清新

一座古老的城,四千年的历史都不嫌长。

毗邻 以色列 最现代化的大都市 特拉维夫 ,一新一旧,一静一动。如今的雅法已经成为了艺术人聚集的区域,以星座街为代表的小巷里,住着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艺术家,有些像 北京 的798。

走在千年岁月的石板路上,却又能在转角遇见后现代化线条的设计师首饰。就是这样一个安静又文艺的地方,可以品上许久的慢时光。




路牌、门牌,都是以星座命名的。仔细去寻找,在蜿蜒宛若迷宫的古巷里,或许你就能找到自己的星宿。



雅法的墙面也泛着岁月雕琢过后特有的黄色。然而不同于 耶路撒冷 那过于悲怆的米黄色,雅法的颜色里,又多了一些温情与清新。

可这座城,自公元前5000年有人开始居住,也同样经历了数次摧毁与重建。古 埃及 ,拜占庭,波斯,阿拉伯,十字军,拿破仑……几度易主,几度重建,如今毗邻着 以色列 最现代化的大都市 特拉维夫 ,却依然维持着千年岁月的模样。



那 日光 明媚,照亮岁月雕琢的古老石巷。没有人的慢时光,仿佛时间都被定格在每个明媚的清晨。



有意思的是广场上拿破仑的雕像。拿破仑曾率法军占领雅法并屠城,然而后代人却将他立成了指路雕塑在雅法的广场上, 以色列 人也是心很大啊…



除了十二星座街,十二星座桥,在小镇广场上还有十二星座雕成的水池,看来雅法的城民对星相学真的很感兴趣呢。

穿出曲折的古城老巷,蔚蓝的 地中海 在眼前辽阔排开。一个 以色列 创作歌手就坐在那海岸线 上高 高的悬崖边唱着民谣。海风吹过,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至此我的所有行程都已经结束。因为 以色列 格外严格的安保,早早地赶去机场准备安检。无论乘坐什么航空离境,都要面对值机柜台前的一对一询问(主要询问一下行李的问题,可以一家一起过),加上之后的值机、安检、出境、退税,建议提前三到四小时到机场比较稳妥哦。

飞机起飞时,向来不是那么喜欢历史的我忽然很想去读一读《 耶路撒冷 三千年》,了解这座城市、乃至 以色列 这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的点滴过往。那些谜一样的遭遇,以及带着浓浓神话味的历史…无一不让人神往。


关于退税

以色列 购物可退17%增值税,但这17%是价外税计算,并不是按照你的实际支付金额*17%返还,而是返还未含税金额的17%(实际支付金额的14.5%左右)。

退税流程很简单,不过退税时也要把商品携带在身边。陆路口岸和机场均可退税,陆路口岸在退税时直接检查商品即可。但由于机场退税点在安检之后,以下分成托运行李退税和非托运退税两种来说。


【托运行李退税】

适用于机场离境退税的大容量液体(如购买的AHAVA等)。

1. 填写退税单,请注意退税单一定要由开单商家盖章才视为有效。

2. 前往机场退税检查柜台,检查需托运的退税商品并给出检查凭证。

3. 需托运商品正常交付托运。

4. 持护照、登机牌、退税单、托运退税商品检查凭证、(印象中还有 以色列 停留期间的小蓝条,但机场是否要检查有些记不清了,陆路口岸一定要检查),到通过安检后的离境退税柜台办理手续并领取现金。

5. 如需领取美元,将收取一定比例的货币转换费。


【非托运商品退税】

适用于无需托运的退税商品及价值较高的退税商品(如钻石等)。

1. 填写退税单,请注意退税单一定要由开单商家盖章才视为有效。

2. 持护照、登机牌、退税单、退税商品、(印象中还有 以色列 停留期间的小蓝条,但机场是否要检查有些记不清了,陆路口岸一定要检查),到通过安检后的离境退税柜台办理手续并领取现金。

3. 如需领取美元,将收取一定比例的货币转换费。


TIPS:

1. 如果是从陆地口岸离境,退税商品在离境前直接检查即可。

2. 以色列 期间的小蓝条一定要保留好,退税时通常需要使用。

3. 如果一次行程中多次出入 以色列 (如 以色列 > 约旦 > 以色列 ),则建议在与购买商品的同一程中办理该商品退税。例如:我在5月23日-24日和5月28日-30日分别进入 以色列 ,其中在24日购买了一枚古钱币需要退税,则我应当在24日离境前凭借首次入境的小蓝条完成退税;而在29日购买的钻石等商品则在第二次离境时凭第二张小蓝条完成退税。虽然这项我没有验证是否为必须,但因为在 以色列 境内的“小蓝条”在每次入境时会发生变更,因此建议退税还是随同一程完成比较保险。

下面示例的表格是退税表样本,商家会录入你的信息,所以购物时切记带好护照。

也有一些商家需要你自己手写,这时需要填写的内容包括入境时间、护照号、国籍、居住国家。其它多余信息可以不用填写。

无论你的支付方式是美元还是当地币,所有退税单都以 以色列 新锡克尔录入金额。另外美元汇率在 以色列 很不好,如果不是大额退税、或是以后还会去 以色列 ,建议拿当地货币更划算。太大额的退税就只能认亏换美元了,新锡克尔在国内是无法兑换的…



关于出入境

【 以色列 签证】

以色列 从2016年11月起开始发放十年签证,对于旅行者的个人签证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 有效期至少一年以上的 中国 普通护照

2. 申请表

3. 两张5cm*5cm蓝底照片

4. 签字声明书一份,声明按期离开 以色列 境内并在以停留期间不得工作

5. 英文工作证明(公司抬头、盖章、领导签名),建议在工作证明中包含个人工资信息及赴 以色列 旅行信息

6. 酒店预定单

7. 往返机票预订单

8. 旅行计划行程单

9. 至少三个月以上银行流水

10. 中信银行缴纳签证申请费用凭证

具有以下条件之一则无需银行资金证明:

 申请人持有 北京 市, 上海 市,或广州市的居民户口。


由于 以色列 和 中东 国家恶劣的外交关系,不少极端国家会拒绝护照上有 以色列 签证戳的游客入境(如 伊朗 等)。如果不希望护照被以签影响,建议自由行的小伙伴在护照即将到期前一年办理以签,或是选择跟团办理电子签,不留痕迹。

以色列 签证材料会不定期更新,详细签证信息可以参考这里: ******


【 约旦 签证】

约旦 支持落地签,口岸凭护照直接办理即可。机场的速度不是很清楚,但我是从北部陆路口岸入境,非常快速。


【以约过境】

两国共有三个陆路关口,其中北部口岸在加利利湖附近,中部口岸接近 死海 ,而南部口岸在 阿卡 巴附近。其中北部与南部过境人数都很少,30-40分钟就 成功 过境了~中部关口是唯一一个 巴勒斯坦 人可以出境的关口,因此绝大多数都是 巴勒斯坦 人。


>> From 以色列 To 约旦

Step 1. 缴纳Passenger Fee,排队等待过关检验

Step 2. 如果本程有购物,在等候厅门口退税

Step 3. 过关卡到达等候区,等待车子来接——如果你的司机拥有出入以约关卡的证件,则原车送离 以色列 进入 约旦 ;如果司机没有,会由有执照的司机一起接走。

Step 4. 离开 以色列 ,进入 约旦 等候区(你的行李最多随 以色列 的车到这一步,到这里就要取下行李换 约旦 车了)

Step 5. 约旦 边检盖章入境(走形式)

Step 6. 上 约旦 用车,正式开始 约旦 的行程


>> From 约旦 To 以色列

过五关斩六将,蛮严格的边检~跟着人流走就可以。据说在这里耗时两三个小时都是常态,不过我们人品爆发四五十分钟就出来了…具体的步骤有些记不清了,凭印象回忆几步吧:

Step 1. 穿着军服的边检官员拿着爆炸物探测仪在每一辆车子下面细致地检查(好可怕~  )

Step 2. 初步检测,简单问询

Step 3. 行李托运(可选):人和行李分离,人过人的安检,行李过行李的安检~不过要注意如果行李没有海关锁,千万不要落锁。

Step 4. 排队过关卡(目测应该是 约旦 出境关卡)

Step 5. 安全检查

Step 6. 排队过入境关卡

Step 7. 忘记是不是还有一道关卡了…

Step 8. 取行李

Step 9. 成功 入境 以色列 ~上车~


关于饮食

作为一个“世界口”的吃货,我喜欢走到哪吃到哪,尝遍各国特色。但 中东 人的饮食的确是乏善可陈。这些食物也许前几次吃还觉得很不错,然而每天吃就会逆反。于是在第八天的时候,生平第一次,我在旅行的路上面对着一桌当地美食没有了胃口……

本着负责的态度,还是要介绍一些 以色列 和 约旦 的这些美食们~ 


【主食和前菜】

因为 以色列 和 约旦 在饮食结构上非常相像,就不分开讲两国食物了。我能观察到的略大一点的区别就是Pita饼在 以色列 通常是圆形口袋饼,而在 约旦 是三角形的实心饼,烤制方法也有不同; 约旦 的前菜可选种类通常比 以色列 要多,味道也更偏重口一些; 约旦 主食结构更单一,烤肉和香料炖肉就是王道…

鹰嘴豆泥(Hummus),应该是很多人都提到过的 以色列 美食。这里的开胃前菜都会见到它的身影,入口虽算不上细腻,但确实有着 中东 特有的芳香。做法其实很简单,用磨好的鹰嘴豆与芝麻酱拌匀,再加入一点大蒜、橄榄油、柠檬汁(配方源于网络)。

鹰嘴豆也有一种变种法拉费(Falafel),是用鹰嘴豆混合面粉炸出的丸子。略带一点辣味,可以蘸酸奶汁食用。

前菜通常以 中东 常有的PITA饼(口袋饼)开始,佐上蔬菜、青橄榄,甚至可以裹上烤肉,再淋上一些当地特有的酱料,如番茄泥、酸奶汁、碎西芹、洋葱汁等等,可以成为自制的美味。听着这些酱料的名字就知道, 中东 人重口味,并且比较偏好酸口。这些混合在一起,在日晒炎炎的 中东 咬上一口,唇齿间满是柠檬、香芹、鹰嘴豆和番茄的酸爽芳香,很是开胃。

而主食以肉食为主, 中东 人喜欢吃烤肉(牛肉和鸡肉这些洁食为主)、或者是浓重香料的炖肉。

这些东西吃一两次还是很新鲜的,然而每天都吃的话… 


【甜食】

中东 人喜欢吃甜食,特别甜(划重点)。比 欧洲 北美 非洲 澳洲都要甜(再次划重点)。

如果说 以色列 的甜食品种和长相还算正常,只是比普通的甜食更多一些糖(甚至有些餐厅的甜品还会很好吃),那阿拉伯的甜食确实有点突破天际。

乌姆 阿里 :这个是我觉得少有的好吃的一道~以面粉混合牛奶与奶油烤制,表面撒上提子干等果仁,烤得糊糊的奶香酥皮的芬芳,让这道甜品入口回味细软绵长。可以给个赞。

牛奶米布丁:把米煮熟后加入牛奶和白糖不断搅拌,直至米把牛奶和糖吸收,在表面淋上一些肉桂粉。这一道在有些餐厅的甜度也算可以接受…

宰娜白的手指:据说是面粉+奶油+蜂蜜的混合煎炸,然而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炸糖浆。看到它,脑子里就浮现出两个字,糖浆。

贝丝布萨:一种看起来很像发面小蛋糕的甜食,吃起来就是面粉糖浆的感觉  。

还有一些类似果冻的食品,有的是高饱和度的粉色绿色,有的是看起来无害的乳白色,没有查到它叫什么名字,但慎选啊,慎选啊!满满的糖精和色素的感觉。


【零食】

椰枣:这个也是在沙漠地带常见的食物。之前在 迪拜 时听说每天六枚椰枣,就可以维持一个成年人每日必须的营养。当时觉得很神奇,后来才发现原来整个 中东 都有椰枣这个神奇的物种。不过 以色列 和 约旦 也有不同品种的椰枣,有些更小更甜,而有些更大。但共有的特点就是特别甜。

棒棒(向导这么叫…不知 道真 名是什么):一种类似粟米条的膨化食品,是 以色列 的国民食品,到哪里都能见到卖的。咀嚼后的后味很香,可以当拌嘴零食来一点吃~




由于 中东 地带确实很爱吃酸口、很爱吃烤肉、很爱吃超甜甜品,如果是平时就不太习惯国外饮食的蜂蜂,建议自带一些零食。如果预订的是可以做饭的公寓式酒店,也可以自己买回新鲜的食材后下厨来做~


关于其它

【关于货币】

以色列 使用新锡克尔, 约旦 使用第纳尔,按2017年5月汇率:

1 以色列 新锡克尔 = 1.8949人民币

1 约旦 第纳尔=9.5144人民币

两种货币在国内均无法兑换,需要携带美元出境,在当地再兑换。旅游景点和大型酒店也收美元现金,但汇率不太友好~


【其它准备】

1. 五月底的 以色列 / 约旦 白天温度30度左右,但早晚温差较大( 死海 除外,早晚都很热),晚间外出活动建议准备薄外套。

2. 以色列 与 约旦 都是宗教国家,相对保守。尤其是进入教堂及宗教圣地时,上半身需要遮住肩膀,下半身长度应当过膝。

3. 以色列 及 约旦 紫外线强烈,防晒霜倍数一定选择SPF50+以上/PA++++以上,并且勤补充。不然很容易晒黑哦~

4. 在 死海 地区一定要涂抹防水型防晒,并尽量将漂浮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

5. 游览 佩特拉 、 杰拉什 、 瓦迪拉姆 等大型露天景点时,请尽量多饮水,避免出现脱水症状(尤其是没有任何遮挡的 杰拉什 )。

6. 转换插头:欧标,建议再携带一个万能转换器备用。

7. 以色列 目前只有一个国际机场,位于 特拉维夫 的本·古里 安国 际机场。以 北京 为例,从国内抵达的直航只有 海南 航空(或从 香港 出发有 以色列 航空)。如果乘坐 以色列 航空,需要比正常航班额外提前一到两小时到达机场,接受特殊安全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