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风景,见喜欢的人,做想做的事,生活不过如此~

贵州 的宣传标语是“多彩 贵州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景色、人文、美食等,都确实配得上“多彩”一词。



小七孔景区的卧龙潭瀑布,瀑布的上游是一条小溪,水流平静,如一条平整的翠绿色的玉带静静的铺在山间,这一条玉带,霎那间,被大坝斩断,化为无数条整齐的粗细均匀的白丝带,笔直的挂在人工大坝上~


黄果树瀑布,总归还是远处闻声便如已见,一见而感惊艳,近处甚是欢喜的,五月的天,据说这不是最为美好的时节,雨季未至,水量总不是那么充足。



苗疆人用岁月

依着大山修起了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

一户,两户,三户,四户…

自山脚直铺到山顶,延绵千户。



每当夜幕来临,当远处人家亮起灯光,整个山坡都在零星灯光的点缀当中,放佛置身星辰之中~



非常喜欢 堂安 , 堂安 的梯田下,有一座别致的风雨桥,是 堂安 人劳作回家的必经之路~



鼓楼是侗族村寨吉祥的象征,兴旺的的标志,有侗寨必有鼓楼,鼓楼是侗寨社会、文化、政治的中心,由聚会议事的“公房”演化为公众性军事、政治、组织、议事、约款、娱乐的场所,鼓楼模仿杉树形状建造,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因为楼上置鼓得名。


食物亦是如此,当你循规蹈矩对待它们时,它们便和往常的味道没有区别;

但换种方式打开,它们也许会画风突变,让你意想不到——据说世界上的各种美食就是这么来的~

然后,尝一口折耳根,发出一声惨叫。



贵州 人常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串串”,放眼全国论吃酸,大概再没有比得了 贵州 人的了,而 凯里 的酸汤鱼,无疑是 贵州 酸辣系里,经典中的经典,用 贵州 山区野生西红柿发酵后做成的番茄酸汤,加上用糯米等谷物发酵做的米酸一起烹制,鱼肉浸入了酸辣的汁 水里 ,嫩而不肥,煮的时间越久,辣劲越足,令人胃口大开。



爽爽的,贵阳

高铁车厢里,宽敞,舒适,凉爽,乘客们聊天、喝水、吃零食、玩手机、打瞌睡,间或瞅一瞅熟悉的、陌生的乘客在过道上走来走去,打发着车途长长的时光。


从车身的微微晃动和脚下的微微震动,从窗玻璃上交替闪过的光亮绿影和暗黑幕屏,感知出高铁的风驰电掣,感知高铁飞速穿梭于原野和隧道,穿越于山山水水。

晚上八点二十分,高铁驶入 贵阳 北站, 贵州 到了。

贵阳 ,被称作“西南小 香港 ”,游走在 贵阳 的街头,总是能闻到各种不同的香气,来到 贵阳 ,无论大街小巷都有吃饭的地方,借用当地人的说法,走错路都能找到吃饭的地方~




春秋轮回,岁月流转,初入岜沙

旧时的 岜沙 并不像如今外人所称道的那样神秘莫测,TA只不过是 黔东南 众多大山深处的苗族山寨里千千万万中极为平凡的一个样本。

至于数十年后的今天,TA被聪明的文化人们冠上“苗族文化的活化石”、“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唐朝服饰”、“明清遗韵”等等众多标签,那都是局外之人“形象代言”的宣传和强贴而已。




其实, 岜沙 苗寨就是 岜沙 苗寨, 岜沙 人就是 岜沙 人,本本真真,自自然然。



岜沙 苗寨,山高、林深、树密、地广、人稀,郁郁葱葱的古 大树 木参天入云,苍翠绿荫掩寨,没有显现出人为过多开发和利用的痕迹。



和村民闲聊,村民说起自己的先祖,原系古代蚩尤部族庞大支系中的一个分支,因中原逐鹿战败后,其先祖为规避灾难,几经迁徙、辗转才来到九万大山支脉腹地的深处开基落寨,因见其地“草木繁多”,故将所居之所称做了“ 岜沙 ”。

这便是苗语“ 岜沙 ”语词的来历,其意义是“草木繁多之地”。



“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每一个 岜沙 人在出生后,他的父母就会为他种下一棵树,寓意他生命的开始。当这个人死后,寨子中的人会把这棵陪伴他一起长大的树,砍下来做成他的棺材,裹着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



岜沙 成年男子,头部四周毛发剃尽,唯有头顶留下长发束成高耸的发髻,盛装时,头上则用中间白色,两端花色并留有白纱线为穗子的 包头 帕绞成一股捆系于头上,肩跨刺绣或腊染的带穗花烟袋,衣内腰缠彩带,上身穿无领青黑色高腰衣,下身着直筒大管青布裤,赤足。



岜沙 女子,则上身穿紧身小袖衣,插银簪、木梳;下身则着黑色镶白边的百折土布短裙,扎绑腿,或于小腿上套以刺绣或腊染的花布筒;颈上和耳上多戴银质的环、圈、链、坠,有的腰间还配带有银质或铜质的饰品。



苗族人有句俗语:“歌不离口,笙不离手”,可见芦笙是苗家人最喜爱的乐器,每逢喜庆日或是贵宾来临,族人都会吹奏芦笙,跳芦笙舞来表达喜悦和欢迎之情~



侗乡第一寨,肇兴侗寨

历来去古镇游玩多是逛着差不多的商铺,看着差不多的 义乌 小商品,吃着差不多的小吃,在 肇兴 侗寨游玩也差不离,不同之处在于寨子里还住着原住民,除了在主街道摆摊做生意外,寨子里的人也在自在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肇兴 侗寨,位于 贵州 省 黔东南 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 县 肇兴 镇,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也是 黎平 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



在 贵州 黔东南 侗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造型独特、矗立云表的塔式建筑——侗家鼓楼。

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也是休闲、社交、待客的场所,还是议事、传递信息、报警之地。

古代鼓楼造型比较简单,是独木支撑~



肇兴 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 尼斯 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



淡季出游,整个寨子很少游客,基本都是当地人,主干道基本都是为旅游 新建 的房子,也就 中国 所有旅游城镇的通病, 满城 皆店~



在鼓楼下休息,和当地的老人聊天,发现老人的生活,日子虽然过得艰辛而简朴,却从来不曾有过对现实的怨艾,肚里还装着满是唱不完的歌。



离开嘈杂的主街,沿着花桥上走到主街的北侧,这里有一条小溪,溪的两旁伫立着各式客栈,显得安静美好。这里除了个别的游客外,还有少数忙着干活的寨民,或在溪边墩布,或搬来小板凳坐在楼前打亮布。

打亮布是制作侗族服饰布料的一道工序,寨民拿着木槌,把布四四方方折叠好放在石板上,然后有节奏地敲打,因而寨子里常传来一阵一阵的咚咚声。

沿着窄窄的巷子往北走,多为居住楼,过道里堆着杂物、染料等。



吊脚楼的结构粗朴而简约,有的甚至可看出只是凭借刀子和斧头砍削后,穿斗隼合而成的,单却一律异常结实而适用。木楼的御寒、保暖性能很好,冬暖夏凉。

室内的采光,依靠左右可以推拉的活动窗板来进行调节。

离开大街,走进老寨子,发现这里的房子柱子硕大、木枋厚实,完全变得黝黑发亮,那是经过时光大手的数百年磨砺,才滋长起来的岁月的“包浆”。



在寨子里,你在那些吊脚木楼的屋檐下,便可随处见到搁置着一些三三两两浸泡着靛蓝植物的木桶,木桶中的溶液泛着深蓝色的幽光,这是苗族妇女们用浸泡靛蓝植物来提取染料进行土法染布。

屋边的林荫下不时可见着三几妇女在做着“蜡染”或“刺绣”等女红。一般的“蜡染”,都是以蜂蜡作为防染剂, 用布画蜡, 然后染色, 最后去蜡显花。



五月正式琵琶丰收的季节,个头又大又甜,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夜幕降临,可能是淡季的原因吧,整个寨子并没有像 凤凰古镇 那样灯火通明,只有几个鼓楼亮起了灯,点缀在夜色中~



先有古瓢泉,后有堂安寨

一大早,客栈老板就把我从 肇兴 侗寨送到了 堂安 ,在山脚可以选择步行上山,也可以选择坐环保电瓶车上山,五元一个人,因为明显阴天没有日出,所以选择走上山,其实上山路不陡也不远,慢慢走大概十几分钟就到了~!



沿着石板路一直往上走,就到达 堂安 的中心了,这里有一座鼓楼。

相较 肇兴 , 堂安 小了很多,貌似只有这么一座鼓楼。经过鼓楼,再继续沿着石板梯向上爬,爬到高处俯瞰整个 堂安 ,梯田,远山,还有云雾。


沿着青石板小路拾阶而上,这里的房子大都木质结构,两三层高,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这家的屋顶与那家的庭院平行,而那家的庭院又成了别人家的风景,路没有北方乡村中那种横平竖直的街巷,沿着房屋的自然走向,曲曲折折,曲径通幽,通常在没路的地方穿过一家的庭院又豁然开朗~



堂安 大泉出水口盛水的石臼似瓢,所以 堂安 的这口大泉又叫古瓢泉,据说,几百年前 堂安 还无人居,大泉边长满了安菜,厦格人经常在泉边放鸭养鹅,又经百年厦格人口繁衍过多,决定分一批人到一公里外的 堂安 来住,这批厦格人围泉水建寨,形成了现在的 堂安 。因泉建寨,所以有“先有古瓢泉,后有 堂安 寨”的说法。

从 堂安 建寨始,就规定禁止在泉水边洗脸洗脚,以前泉边没有告示牌,村里人人都自觉遵守,现在来的游客多了,泉下面挂着一块牌子,不要污染了这口泉水。

泉水流出的石瓢口第一道水,只限饮用,泉下不远处一块大石自然成池,泉水直接留下成第二道水,池中水为洗菜所用。再往下的第三道水为洗衣所用,第四道水流入池塘做消防水用,再流出池塘的水,灌溉着层层梯田,就这样形成 堂安 古瓢泉的自然用水环境。



沿着这个石阶梯上去,就是 堂安 的生态博物馆~



吊脚楼建筑馆内没有什么珍藏品,都是介绍 堂安 生活和民俗的图文,对于想了解侗寨生活状态的朋友,可以上去看一看。据说这个博物馆是 挪威 和当地人合办的,而当初从 肇兴 徒步走到 堂安 ,发现梯田美景的也是外国人,所以外国游客还蛮多的。





小七孔,一潭碧水,百丈青竹

往小七孔景区的山里去,实际上是跟着小七孔河的流水往下游走,一路晒在太阳下还是有点灼热,可行走在河边的栈道、林荫道上,则感觉阵阵清凉的山风扑面而来。

景区公路上,旅游车一辆接着一辆,方便乘客上上下下。也有一队队的游人如行军拉练,在公路边徒步而行。



山谷清幽,流泉清澈,潭水蓝绿,有点 九寨沟 的味道,可说实话,还是与 九寨沟 的水无法同比。



倒是卧龙潭的水流出的弧形瀑帘,并由瀑水飞溅而飘出细水珠和由之生发的水风,冰冰凉的,很有特色和魅力~



七孔桥,这座石桥被视为忠贞之桥,传说一对相爱的情侣迫于压力出逃,途经此地,无法过河,遇到善良的七仙女化身石桥让他们渡河,但条件是每走一步他们就要衰老一岁,为了爱情,这对情侣牵手通过,执手偕老,无怨无悔。

这里看出学游泳是有多么的重要,才50米左右的小河,不会游泳的代价就是过河减寿起码40岁,以古代人平均50岁不到的寿命来说,跳河淹死和过桥后马上老死,结果差不多 



邂逅千年苗情,走入千户苗寨

在黔东,有这么一个保存着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 西江 千户苗寨,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 白水 河穿寨而过。

也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聪慧而又勤劳的苗族人民,会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吊脚楼顺山而建,户户紧邻,均为全木卯榫结构,上下几层,石阶小道弯延而上。



一路青山绵绵,一路山雾袅袅,不知穿了多少条隧道,不知过了多少座大桥,一场凉雨,轻敲车窗,四个半小时后, 西江 收费站到了。

出了 西江 站,车子开始爬山。坡路上大车小车挤挤堵堵,开开停停。

下午三点多,终于抵达千户苗寨。



西江 地名的起源:当年,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 贵州 榕江 ,由于西氏族在 榕江 多处辗转,到达 西江 的时间晚于柳氏族。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 西江 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 西江 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 西江 "因此而得名。



放好行李,随着蜿蜒逼仄的小路,在石板路间高高低低的街步上行走,两旁全是依山而建的木质吊脚楼,高低错落,朴拙而安宁。

山风习习,明晃晃的阳光照射在杉木皮覆盖的屋面上,升腾起一层若有若无的氤氲烟岚。厚实的木皮上,偶尔还可见到滋生着的绿色苔藓和青草、野菜一类的植株;在一些结合部的缝隙间甚至会冒出三两簇莫名的菌类,不管是红色、白色,还是黄褐色的,皆一律粉嫩嘟嘟的模样儿。





花桥与鼓楼相伴,又称风雨桥,即廊桥,大概南方多雨水,常需避雨而建此桥,故而得名吧。

风雨桥就像一个桥上长亭,除了可供寨民过桥之外,晴日可坐在桥上乘凉,风经由水面然后轻轻拂过,雨日可坐在桥上避雨,得以小憩之余,又有雨景可赏。


吃完晚饭粗来,夜幕已经降临,千户苗寨整个山坡都在零星灯光的点缀当中,仿佛置身星辰之中~


拍摄Tips1:如果不是像我一样懒不带三脚架和像我一样是人肉三脚架+铁手的,拍夜景还是带上三脚架吧~

拍摄Tips2:山上的观景台我个人认为不是拍夜景的最佳位置,首先,人非常多,很难挤过去,其次,靠近观景台看出去的地方,有一排建筑,如果用广角拍,会有一大片黑色,其实,在观景台下车后往下走十几米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拍出来会更好。



山坳里的早晨,没有车声,清啾啾的鸟叫声,清丝丝的虫鸣音,是山中的晨曲山歌。

偶尔能听见有人在说话,像是从空谷传来~


吃完这席长桌宴,要从少年到白头

中国 人喜欢热闹这事儿在哪个民族都一样,生也盛宴,死也盛宴,从少年到白头,人生的每一个大事都是一场盛宴!



笙歌声中,苗族姑娘依次选中几个“心仪”的小伙,一个把碗端在小伙嘴边喂着,一个在端碗的上方不断倾倒酒水,叫小伙不断地喝,好像非灌醉不可似的,在这当儿,苗族姑娘还不时的拉扯小伙的耳朵,说上几句娇气嗔怪的话,引得笑声满堂,将这顿中餐长桌宴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贵州 人常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串串”,放眼全国论吃酸,大概再没有比得了 贵州 人的了,而 凯里 的酸汤鱼,无疑是 贵州 酸辣系里,经典中的经典,用 贵州 山区野生西红柿发酵后做成的番茄酸汤,加上用糯米等谷物发酵做的米酸一起烹制,鱼肉浸入了酸辣的汁 水里 ,嫩而不肥,煮的时间越久,辣劲越足,令人胃口大开。



知道这个红鸡蛋有什么用吗,这个可不是生小孩的红鸡蛋哦~

答案来了,看到最后,就知道红鸡蛋的用处了~



鼓藏肉是苗家在过十三年一次鼓藏节时少不了的一道菜,鼓藏肉寓意着“金银财富”,每当过鼓藏节时大家都会带着充满神秘的“鼓藏语”在祝福和劝酒声中“大称分金,小称分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苗家有这样一句俗语:“过这十三年一次鼓藏节,吃肉就要吃一坨坨,喝酒也要喝一碗碗”。



"歪门邪道"的镇远古镇

相信喜欢旅游的人,一定知道凤凰, 丽江 , 大理 这样的古城,然而在 贵州 竟然深藏着一座可以和凤凰媲美的古城,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旅游者并不像 丽江 那么多,TA虽然没有繁华的点缀,但却充满着历史的气息,质朴而自然,这座古城叫做 镇远 。


"歪门邪道"是 镇远 的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

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



镇远 是个“长”在山坡上的古城。

镇远 的地形是“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府城所在的舞水北岸并不开阔,所以府城的主体部分只能依山而建,从沿着舞水的主街道上伸出几条纵向的街巷,长长的台阶延伸到山坡上,再与山上的横向街巷交汇,形成巷陌纵横的古城格局。

据说这些巷子多数形成于明代,部分形成于清,至今仍保存完整。

镇远 古镇多的是大宅子,街巷两旁多是高高的封火墙,清清爽爽,整整齐齐。


踏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走到了有着悠久的历史祝圣桥,祝圣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为一座横跨舞水的东西向七孔 大石桥 ,在历史上曾为湘黔滇古驿道上的咽喉要道。



镇远 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重现了 江南 庭院的风貌,又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



走在 镇远 古城的街巷,老屋小巷很有古色古香的味道,人又不多,安安静静,可以细细欣赏,慢慢品味这一景一致,一花一木,在古朴与现代、陈旧与新颖、老房与 新店 、古街与新灯、古物与鲜花等的杂陈中,竭力去觅得流逝岁月遗留下的痕迹。


端午快到了,已经有龙舟队伍在 舞阳 河练习了~



金庸笔下的 镇远 镖局已经随风飘散了,而屹立千年的 镇远 古城却越来越焕发生机,就像颗蒙尘的明珠,拂去历史的烟尘,秀美恬静的形象就跃然画上~



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说起黄果树瀑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实,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周边还有18个风格各异的大小瀑布,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家族之一,这些气势澎湃、壮观秀丽的瀑布群,见过的人们都会觉得不枉此行,我们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更是在这里取景。


在大瀑布后面半山腰,有一个长134米的水帘溶洞,这是世界瀑布家族中,惟一有天然水帘洞贯穿瀑身的瀑布。


苗寨美,俯仰可入画,朝暮有美景


匆匆黔行,休息的日子总会觉得不足够,青山绿水,阳光和星光都迷人,在这干干净净的空气里休息过,才更有勇气回去面对 大城 市的雾霾~

还是怀念这些满眼绿色的日子,满溢出来的绿色总是看不腻,再见, 贵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