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 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

承德 曾是是 河北 省会,也曾经是 河北 的直辖市。

河北 虽然是 中国 地理唯一一个拥有九种地理环境的省份,但三山五岳,大山名川, 河北 一个不占, 河北 的金凤扒鸡、鞋底烧饼、 邯郸 拽面、 魏县 灌肠、很多人更是听都没有听过, 河北 菜,排名 中国 八大菜系第九  。甚至, 河北 连自己的方言的被周边的城市带跑了, 廊坊 人一开口就老 北京 了, 沧州 人慢慢的 山东 味儿, 秦皇岛 操着浓厚的 东北 口音, 邯郸 邢台 一嘴的 河南 话, 张家口 人要么内蒙口音,要么 山西 大同 话,唯独剩下 承德 人,保留着 河北 腔调。

方言的不统一,这是因为 河北 同时拥有高原、平原、草原、沙漠、山地、盆地、湖泊、滨海、丘陵九种地貌,这在全球都极为罕见, 河北 汇聚九方水土,养育各式人民、包揽四方文化,多元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优美的奇山胜水;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优越的生态环境。来到了 河北 ,就等于看到了整个北方, 河北 就是北方文化的万花筒。

一座皇家园林成就了一座城市。

随着避暑山庄和周边寺庙的修建,热河小城也逐渐形成。

由于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四、五月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九、十月份再返回 北京 。为了皇帝出行安全,清朝统治者在这里驻军队、设衙门,从而促进了这里的经济不断发展。

市井繁荣,人口骤增,热河逐渐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被誉为“塞外 京都 ”。

康熙曾写诗曰“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

后来,乾隆更描述说“热河自皇祖建山庄以来,迄今六十余年,户口日滋,耕桑益避,俨然一大都会”。


热河更名 承德 ,乃康熙之子雍正于一七三三年所赐。

当时有传言说,雍正为了篡位,暗地里把康熙“传位十四子”遗诏里的“十”,改为“于”,这么一钩,遗诏就钩成了“传位于四子”,雍正得以继位。

雍正当然不会承认有这样的事。

改热河为 承德 ,就是要告诉人们,他的继位不是篡改遗诏,而是奉天承运,承受父辈恩泽的结果。


承德 避暑山庄,大学期间去 北京 旅游的时候就想顺道去一下,但后因时间不够没能成行,这次来到这里,足足迟到了近三十年!不要紧,避暑山庄依然在这里,只是在我眼中又多了三十年的历史 



普宁 寺俗称大佛寺,寺名“ 普宁 ”取“普天安宁”之意,

是乾隆二十年至乾隆二十四年为纪念 平定 准 噶尔 部叛乱势力,而仿 西藏 佛教圣地三摩耶庙式样所建,

普宁 寺是外八庙中活动最多、香火最盛的寺庙。

普宁 寺建筑风格很特别,

前半部分是 中国 传统寺庙建筑格局(伽蓝七堂式),后半部分是典型的藏式寺庙格局(佛国世界的立体展现),属于少有的汉藏结合一体的寺庙。




小布达拉宫景区由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组成。

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 西藏 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是 承德 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筑群。


承德 的饮食也是别具一格。

清朝政府选定 承德 肇建行宫后,全国各地及宫廷御膳的烹饪技术相继流入 承德 ,从而使皇家饮食、民族民俗饮食与地方风味小吃相互融合,形成了既丰富又独特的饮食文化。

各类名吃名点扮靓了“舌尖上的山城”。

皇家饮食的主要特点是刀工精细、器皿讲究。

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主要以清真菜系和满族、 蒙古 族的手把肉、烤羊为主。

风味小吃最为著名的有二 仙居 碗坨和锅贴、油酥饽饽、拨御面、烙糕、鲜花玫瑰饼、驴打滚、杏仁茶、 平泉 烧饼、 平泉 羊汤、荞面饸饹等。


避暑山庄 |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

傍晚时分,到了酒店办理入住,酒店对面就是武烈河,不远灯火璀璨处是武烈河大桥。

看过去,长长的拱形桥如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不断变幻着各种色彩,倚着桥下沿岸的白色玉石栏杆,站了一排溜夜钓的人。他们戴着各种各样的头灯,明亮的灯光直射钓线。有鱼儿上钩了,钓竿甩起的时候,激起周围游客一片叫好的笑声。

一位满口京腔的老人特别能侃,他演说一般告诉周围的游客,夜钓的人中,不少都是外地来 承德 定居养老的人,京津人尤多。他说,这里的蓝天白云、这里的青山绿水、这里的闲适安逸,特别适合养老。

京腔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也不穿了鱼饵了,连说带比划,从康熙到乾隆,从 承德 的房价到世界格局,讲得头头是道,没有他不知道的。

听他唠嗑了一阵,看着时间已晚,第二天还要早起去避暑山庄,于是,告别了夜钓人回酒店。


承德 以前叫热河,名字源自蒙语“哈伦告卢”,意思是热的河流,因为有一条叫武烈河的河穿城而过,上游避暑山庄里的温泉汇入河里,河水温度升高,流到城里时,即使是寒冷的冬季,河水不但不结冰,还热气蒸腾,所以称为热河。



相传,避暑山庄还没有兴建的时候,有一个总兵上书康熙皇帝,请求拨款重修长城,以抵御外敌。

康熙没有同意。

康熙相信一个寓意——“热河化冰”。冰,与兵同音。他相信热河是块宝地,是块化干戈为玉帛的宝地。

康熙明白,大清军队要抵御北方沙俄的侵略,要防范准 噶尔 蒙古 的进犯,光靠修建长城是没有用的。至关紧要的,是取得 蒙古 各部的信任、支持,只要 蒙古 各部和朝廷一条心,就能抵御外敌,保证京师的安全,保证大清朝的安全。所以,对 蒙古 各部施行羁縻统治,暖化他们的心,比修筑长城更能发挥作用。

既然河是热的,什么样的冰不可以化开呢?

“移天缩地在君怀”,康熙皇帝要在热河这块土地上再开一条“热河”,开始“化冰”之旅。

这条“热河”就是避暑山庄。

康熙可不是心血来潮,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多次北巡勘查,他发现这里不但风光迤逦,冬暖夏凉,还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战略要地。北望家乡,这里是守护的门户;南向关内,这里既是京城咽喉,又能俯视江山万里;对外,这里可以控制 蒙古 各部;对内,自己长期在 木兰 围场习武练兵,也需要一个住所,而这里是来往 木兰 围场的必经之路。此外,他还惊奇逃发现,这里的地势东南低名平, 西北 高多山脉,其地形地貌俨然是 中国 自然地形地貌的缩影。他相信,这全天下独一无二的风水是苍天对他的眷顾,让他大展鸿图!


一大早,我们坐车去避暑山庄,在丽正门前下车。



丽正门是重台城门,上层城台上三间阙楼,下层入口是三个长方形红色拱门。

丽正门的中门比两侧的门略高,上 方正 中悬一块石质匾额,上面的“丽正门”三字是乾隆御笔,取《易经》“日月丽于天”句,意思是光明正大的门。

石匾自右至左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写,象征着泱泱中华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统一、强盛、伟大的国家。


丽正门,是避暑山庄的正门,也是里面正宫的正门,以前,只有皇上才可以进出。

但是, 一九三三年三月四日, 百二十八个小鬼子骑兵,没费一枪一弹就打了进来,在旗杆上挂起了膏药旗,在门前修建了碉楼,把门上挂起不久的“天下为公”换成“共同共荣”,奴役、蹂躏了 承德 十二年!

如今,丽正门经过整修,又恢复了当年的威严,不同的是,TA早已不再是只有封建皇帝一人能走的门。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来自何方,只要你买了门票,就可以像皇帝那样,大摇大摆地走进去一次。当然,如果你是古稀之年的老翁,或者你是持有年票的 承德 居民,你每时每刻都可以过把皇上瘾——随意走进走出 



有不少人在避暑山庄牌匾前牌照,拍完后指着匾上康熙写的“避暑山庄”四个字叽叽喳喳。

这个说“避”字多写了一横,是皇上的“笔误”,那个说那是康熙皇帝故意写错的。

其实,多一横的“避”字是少一横“避”字的异体字,在清代可以同时使用,无论哪一种写法都没错。

康熙这样写,也许是为了追求书法艺术之美而已,并非因为他是皇帝就任性,更不是他“笔误”。

还有人说,康熙之所以多写一横,是为了突出山庄的“避暑”之避,而绝非执意“逃避”什么。

后来,乾隆有一句话完满诠释了康熙的意图:“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己之豫游,盖贻万世之缔构也”。



过了内午门,人们都说有一股淡淡的木头的清香扑鼻而来,那是正宫主殿 “澹泊敬诚”殿到了。那淡淡的木头的清香,是金丝楠木的味道。山庄蚊虫颇多,此味驱之,经久不散。

主殿规模宏大,建在 大理 石砌筑的台基上,古朴典雅,庄重肃然。面阔七间,进深三重,青砖布瓦卷棚歇山式建筑,四周有围廊。相当于 北京 故宫的 太和 殿,是举行重 大庆 典、百官朝觐、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

殿前的青砖地上立着一块圆形 大理 石名牌,上面刻着:“建于康熙五十年,乾隆十九年用金丝楠木改建......”等字样。因为整个大殿皆由珍贵的楠木建造,所以这个殿也叫“楠木殿”。

殿内大门有绳拦挡,站在门口可以看到,大殿外观古朴淡雅,不饰彩绘,殿内地面与台基用紫豆瓣 大理 石铺砌,天花有万字、寿字、蝙蝠、卷草等雕刻。正中是黄色龙椅。龙椅周围设有宝象、端、仙鹤、香亭、如意等,精雕细刻,造型十分优美。龙椅后面有一个紫檀木屏风,上面刻着一幅“农家耕织 长乐 图”,图中各种人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表示皇帝每临朝政,时刻不忘百姓。龙椅上方悬挂着一块属额,上面是康熙御笔“澹泊敬诚”四个大字。“澹泊”取自《易经》“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殿里收藏着古今图书大全一万余册,涉及天文、地理、社会、哲学、艺术、美学、伦理等各个方面。



由于初次来避暑山庄,宫殿区犹如迷宫,绕来绕去,竟然又绕回了澹泊敬诚殿。

穿过回廊,蓦然看见殿后是一座面阔五楹的大殿。

大殿中央悬挂黑底金字巨匾,上面是乾隆亲笔“四知书屋”。

四知书屋周围建有回廊,曲折叠绕,使庭园清幽,诗意盎然。上朝前后,皇上都在这里更衣,有时也在这里召见王公大臣和少数民族首领。

书屋北侧游廊与万岁照房和配房相接。万岁照房俗称十九间照房,是侍从跟班及宫女们存放物品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房屋都被辟为展室,展出御用官窑瓷器、珐琅器、帝后车舆等等稀世珍宝。




虽然避暑山庄历来有“山庄以山名,而胜趣实在水”之说。但是,我们还是买了套票,乘坐游览车“游山”+坐船“玩水”。

岫云门旁边树林间有一块巨大的山石,上面刻着“避暑山庄”四个红色大字。

从这里看去,只见山下碧波荡漾,湖水粪,绿树亭阁,洲岛错落,一派 江南 水乡风光。


接天莲叶无穷碧,暗香凝露朦胧天。

终于,看到了湖中那一片高盛繁茂的荷塘,看到了荷叶丛中的那座蜿蜒曲折的木桥。

烟雨楼是山庄最晚的建筑之一,也是最美的建筑之一。多少年来,湖光山色,琼楼玉宇,不但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无数游客,也让许许多多的电影,电视导演们趋之若整,那部曾经轰动全国的《还珠格格》里的漱芳斋就是烟雨楼。

烟雨楼本是 江南 名楼,位于 浙江 嘉兴 南湖的湖心岛上,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士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而得名。乾隆六下 江南 ,对烟雨楼情有独钟,曾八次登临,先后赋诗二十余首赞之。觉得还不尽兴,索性仿其形制,在如意岛对面的青莲岛上,也建起一模一样的组,并以同名命之。

烟雨楼四周有围廊相通,东边通 青阳 书屋,那是皇上读书的地方。



“万川东注,一岛中立”。

“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人人都知道,这说的是被誉为“江心一朵芙蓉”的 镇江 金山。


金山原是扬子江上唯一的岛屿。山上江天寺、妙高峰、法海洞、慈寿寺等名胜依山而建,设计精巧,匠心独运,亭台楼阁鳞次栉比,高低前后错落有致,椽木栋接,相比相衔。

金山之巅,慈寿塔突兀云天。整个金山仿佛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丹耀霞映,金碧辉煌,“见寺、见塔,不见山”,无法窥视山的原貌,故素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终日纵马驰骋、打打杀杀,只知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康熙皇帝南巡到此,见到这等美景,竟是醉了~


康熙回京后,依然念念不忘金山美景,修建避暑山庄期间,便差人去 镇江 “考察”,把“金山”搬进了山庄,也把 江南 佳境胜地搬来塞外~

搬来的金山离热河泉不远,三面环湖,一面溪涧,壁险崖高,造型雄伟,远远望去,如 紫金 浮玉。

因其皆由怪石堆砌,上面又有伸手摘日月的百尺危楼耸立,其身姿让人颇为震撼。



经过矩形条石构建的一个码头,不远的水边有一块自然形成的碣石,上面刻着红色大字——热河。

热河是 中国 最短的河流,一般的地图上找不到TA的踪影。这里,是热河的源头,是避暑山庄的源头,也是 承德 的源头。



热河水流如银,清澈见底,尤其对面山峦上孤石危耸的棒槌峰,更让康熙诗性大发,挥毫给热河泉题词曰:“君不见,馨锤峰,独峙山麓立其东。君不见,万壑松,偃盖重林造化间。”诗中改棒槌峰为馨锤峰,随即下诏在这里修建热河行宫。


神奇的是,热河泉是天然的汽水,饮之,甘之若饴,祛病驱烦。

承德 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话:“热河泉水洗洗手,疾病、痛苦全溜走。”

不少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为了蹲在泉边石头上,伸开双手在温泉里泡一泡。



刚从远近泉声到文津阁的荒野小路走上大路,就看见前面苍松翠柏掩映中,有一座雄浑庄严的十六柱重檐攒尖顶大型方亭,矗立在乱石之上。

这个亭子叫“ 曲水 荷香”,仿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而建,康熙三十六景之十五景。

曲水 荷香还有一个名字叫东倒西歪亭,我们近看远看,围着亭子转了一圈,也没看出亭子有哪里歪,往哪里倒,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东歪西倒,并不是亭子歪,而是亭子横梁上有一幅画,特 别奇 怪,那幅画画的是一个幽雅的庭院,院中有一个尖顶的享子。人站在东边看,画上的亭子上的尖顶就往西歪,站到西边看,画上的亭子尖顶就往东倒。站的位置越偏,亭子尖顶歪斜的就越厉害。只有正面面对画的时候,亭子的尖顶才是端正的。我们也试着挪动身子,亭子尖顶果然和导游说的一样。



走着走着,看到不远处有座高塔,几乎在山庄所有地方都看到过这座高塔的身影。

这是在永佑寺内的永佑寺舍利塔, 承德 人习惯叫六和塔。

永佑寺的山门前是很大一块空地,荒草丛生,那块写有简介的铭牌也茕茕孑立于荒草之间。

踏进山门,更加空阔荒凉。两头卧狮驼着两块巨大的石碑,分立寺院内两侧。被风风雨雨亲吻的石碑斑驳陆离,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避暑山庄的西、北部是山岳区,属燕山山脉风云岭山系,自北而南有松云峡、 梨树 峪、松林峪、榛子峪、西峪等5条大体上呈东西走向的峡谷。

山峦起伏,松林掩映,康熙至乾隆年间此处修建了50余处楼、亭、庙、舍、轩。

在山岳区可以登高可远眺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全景。



普宁寺 | 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

普宁 寺景区位于 承德 市中心 东北 边的武烈河畔,避暑山庄东面郁郁葱葱的山坡上,由 普宁 寺和普佑寺两座寺庙组成~


普宁 寺,当地人称它为大佛寺。

1753至1759年,乾隆皇帝两次出兵, 平定 了 蒙古 准葛尔叛乱,巩固了 西北 边防,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了庆祝胜利,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宴赉厄鲁特 蒙古 四部贵族,并效仿康熙皇帝安定喀尔喀 蒙古 之后,在 多伦 诺尔会盟建汇宗寺的先例,按 西藏 三摩耶庙形制修建了这座寺庙。



从外面看, 普宁 寺和常见的小庙并无二致,不但很不显眼,甚至还有些许冷落。

黄瓦赭墙,大小五个庙门,中间正门顶上 金边 蓝底原额上,是乾隆御题“ 普宁 寺”三个大字,取其“安其居,乐其业,永永 普宁 ”之意。



普宁 寺是至今外八庙中保存最完好的,也是为数不多的还保留着宗教功能的寺庙。

所谓外八庙,是说清朝时期, 承德 避暑山庄周围有十二座寺庙,供边疆少数民族的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其中八座由皇家管理,所以叫外八庙。

个人认为, 承德 旅游,除了避暑山庄是必游景点, 普宁 寺和小布达拉宫也是一定要去看的,除此之外,外八庙的其它寺庙,若时间不多,都可以省略不去。



普宁 寺的建筑很有特点,融合了汉藏两种建筑风格。

寺庙共有四进院落,以金刚墙为界,前半部为汉族伽蓝七堂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族三摩耶庙式,是仿照 西藏 山南 扎囊县 的桑鸢寺建造的。桑鸢寺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历史上著名的 印度 佛教与汉地佛教教义之争便发生在那里,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进入 普宁 寺山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碑亭,亭里矗立着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手书的御碑。

院落正面是天王殿,两边是钟楼和鼓楼,

和其它地方的天王殿一样,中间供奉的是 弥勒 佛,两边供奉的是四大天王。

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原额用四种民族文字题写,红墙金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院落右边墙角处有一只金光灿灿的大象,取名四合,十分惹眼。

大象背上驮着一只猴子、一只野兔和一只吉祥鸟。

原来,四合象还蕴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大象、猴子、野兔和吉祥鸟居住在同一个地方。有一天,吉祥鸟从远处衔来一粒种子吐在地上,野兔扒拉扒拉土掩埋了种子,大象用长长的鼻子汲来水浇灌。种子从地底下探出黄嫩的绿芽,猴子时时来看护。慢慢的,嫩芽长成了一棵 大树 ,树上结满了果实。猴子高兴地吃着果实,大家一起在树下快快乐乐地玩耍。猴子吃了果子,又有了新种子,种子又长成了 大树 ,如此循环往复,这里成了森林,成了它们祥和殷实的家园。故事试图告诉世界,人们只有 和平 相处、辛勒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快乐的生活。



普宁 寺的主体建筑呈纵深式对称格局,贯穿在主轴线上,越往里走,越让人震撼。

那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建筑,那一尊尊庄严肃穆的佛像, 那一排排古铜色的转经筒,那鳞次栉比的红墙黑瓦,那古老的石雕玉刻......无不让人惊叹不已!


普宁 寺最为宏伟壮观的当属大乘之阁。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 菩萨 像。

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後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 和龙 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普宁 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

“曼荼罗”的梵语,义为“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後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 普宁 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




普佑寺是 承德 外八庙喇嘛的高等学府--藏语叫札仓,即“经学院”。

听说,建普佑寺之前, 承德 己有三座皇家寺庙,驻有大量喇嘛。

为了通过宗教渠道加强内地与蒙藏地区的联系,提高喇嘛们的文化素质,朝廷于1760年在 普宁 寺东建立了这座经院,随着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后来叫了普佑寺。

普佑寺由 普宁 寺的住持代管,宗教生活也附属于 普宁 寺。

乾隆时期,普佑寺设“四学”。学相当于现在高等院校的系。开设显宗经学、密宗经学、历算学和医药学。不但培养外八庙的喇嘛, 蒙古 各部也选送喇嘛到这里学经。而其费用,则由清政府全部提供。

小 日本 侵华占领热河时期, 承德 遭到大面积毁坏,普佑寺也未能幸免。为了存放军火,还把罗汉堂里的五百罗汉迁到这里。1964年,曾被 日本 人蹂躏至深的普佑寺又因雷击起火,绝大部分建筑毁于火灾,当时仅存山门和四座配殿。

普佑寺修整过的天王殿是喇嘛做功课的肃穆之地。我们看到几个喇嘛和居士模样的人正在默默打坐。殿外石阶上,摆着一盆叫不上名字的花。

如今的普佑寺只是一座废墟,院落中间偌大的地基上空空如也。只有两面禅房里有幸留下来的罗汉,各自用各自独特的姿态和我们打着招呼。残留的罗汉共有一百七十五尊,其 中东 禅房九十九尊,西禅房七十六尊。这些罗汉造型精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不同于以往见过的罗汉,非常值得一看。



宗乘&须弥之庙 | 布达拉既建,伦布不可少

走出 普宁 寺大门,左拐直行走两站路,再往右拐一百多米就是小布达拉宫。

拐过弯就看到前面 狮子 岭上,一片白墙赭窗的藏式建筑倚山而建,掩映在绿树雨雾之中。

远远望去,宏伟壮观,真的很像 拉萨 的布达拉宫。



说起来,观音 菩萨 的道场有三处:一在 印度 ,一在 西藏 ,一在 浙江 普陀山。

韩隆三十二年,是乾隆六十岁及皇太后八十岁寿辰之年。

乾隆皇帝听说六世喇嘛主动和大清示好,要来为他祝寿,又听说 青海 、 西藏 、内蒙的王公贵族也要来为他和母后祝寿,于是,龙颜大悦,就打算仿照 印度 最早的普陀道场形式修建一座寺庙。

可是,在 中国 却没有人知道普陀道场的样式,所以只好仿照 西藏 布达拉宫的形式修建了普陀宗乘之庙。

或许是因为好记的缘故,人们更愿意叫它小布达拉宫。



在避暑山庄就听导游说,小布达拉宫是外八庙中一座极具特殊艺术价值的庙宇。

无论是其建筑风格之宏伟雄奇,还是其占地之广规模之大,在内地寺庙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建庙费用更是让人咂舌——花了 白银 一百九十三万多两 

普陀宗乘之庙的山门,墙壁两侧各有一个腰门,和旁边的围墙相连,看上去像一个森严壁垒的城池。

中间的拱门上面,嵌有一块乾隆御题“普陀宗乘之庙”的石匾。

据说门前曾经有一条护庙河,但现在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一座破旧的小石桥,孤零零地在风雨中诉说岁月的沧桑。寺庙前古石斑驳的广场上,东西两边各矗立着一尊龇牙咧嘴的偌大 石狮 ,让人感觉往日气势的威严。



从中间大门进去,迎面是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的纯汉式碑亭。

碑亭正门两侧红墙上,各有一只巨大的浅黄色法轮,这是藏传佛教的标志性法器。



亭里有三座巨大的石碑,中间的最高,为《普陀宗乘之庙碑记》;东为《土尔启特全部归顺记》;西为《优恤土尔启特部众记》。

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

正面是满文,两侧是蒙文和藏文,背面是汉文,乃乾隆御笔。

因为时间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细细臆测品味,可以看出,碑文记述了兴建这座庙的背景。

通过婉转的文字,碑文还记述了厄鲁特 蒙古 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可以看出满清皇朝对 蒙古 的绝对胜利。



前行往北是十几米高的五塔门,纯藏式白台。

因上面自西至东建有红、绿、黄、白、黑五座喇嘛塔而得名。五色分别代表了构成宇宙的火、地、水、风、空五大元素,也代表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

因清代尊黄教为国教,所以黄色居中。塔身上还装饰有莲花、宝剑、摩尼珠、法轮、金刚杵五种法器,表示五佛五智。

五塔门额上是乾隆御题“广圆妙觉”的属额。

人们从塔门经过,象征着把佛举过头顶“头触佛足”,向佛顶礼膜拜。



五塔门前立着一对石象,象征着吉祥如意和佛教大乘派的无边力量。

大象力大无比,又是难以驯服的动物,连大象都甘心接受使役,驻守大门,更见佛祖法力之宏大。




继续前行,石条石块铺就的道路两边,依山傍势零零落落修建了大小白台、塔台三四十栋。极目往上,绿树白墙,高低错落,如同画中。



其中最重要的建筑是中、东、西罡殿。说是藏式建筑,其实就是个外表而已。

碉楼之内别有洞天,完全的中式院落里都是汉式人字形房屋。

中罡殿以前是经堂,位于 西北 最高处,庑殿顶小殿内供着三尊护法神。

道路西边,观音铜像的楼上有五座瓶状白底彩身塔。

相传,每绕塔走一圈,可以增加一年寿命。

也不知道当年,乾隆皇帝为了给自己添寿,在这里走了多少圈!



再往前走,就来到小布达拉宫雄伟壮观的主体建筑前面。

这组建筑称之为大红台。由于设计时巧妙地和用了地形特征,在视觉上进行了夸张,大红台显得更加巍峨壮观。

赭红色方形大红台总体高四十三米,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是十八米高的基座,全部用花岗岩大条石砌筑,白灰抹面,俗称大白台。



大白台两侧的条 石台 阶挺陡的,扶着墙慢慢爬上去,看见大白台上面很是宽敞。

白台之上起红台。二十五米高的大红台坐北朝南巍然落座于白台之上。

巍峨庄严的红墙下,几个铁海之间安放着两排巨大的转经筒。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起源于象雄雍仲本教,是一种祈福的方式。

藏传佛教认为,信佛之人诵经越多、持颂真言越多,表示对佛越虔诚。

但因以前绝大多数藏族同胞识字不多或根本不识字,不可能背诵很多经文,有聪明人就想出一个办法,把经卷放入经筒,每转动一次就等千念通经文一次,反复转动就表示反复吟通,佛看到你的虔诚就会保你得脱轮同之苦,平 安吉 祥。

除了转经筒,转神山、拜神湖、磕长头、置玛尼堆、挂五彩经幡、撒风马旗、点酥油花等等,也都是这个道理。



皇家寺庙的旗杆要比普通寺庙高一倍。

佛家说,竖旗杆升佛旗可以保佑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每有佛教庆典或重大佛事活动,都会升新的玛尼旗。



铁海,又叫太平缸,有铁、铜和铜鎏金三种,铸造而成,多在寺庙用来储存水救火的大缸。

寓意如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里的铁海腹宽口收,容量极大,虽然年代久远,锈迹斑斑,但还是看得出缸壁上镶嵌的金黄色装饰花纹,下面还留有带孔的耳朵。



进入大红台,里面也是三层阁楼,每层都很大,四面合围成回字形,是为群楼。

群楼里面没有光源,游人不多,回字走廊分外幽暗静谧。

沿着走廊依次走了一圈,每一间没有加锁的房间都是黑乎乎的,一切都显得庄严而又神秘,不由得让人敛气静心。

东、西、南、北四楼都有横额,分别题为“度经之阁”、“大乘妙峰”、“秘密胜境”和“极乐世界”。



回字形的天井中心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顶的“万法归一殿”。

TA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因其灿灿金顶而名扬海内外。



万法归一殿既是清帝和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顶礼膜拜的地方,又是全庙举行集会和庆典活动的场所。


每年七月十一日,还要在殿内举行佛教学位考试。

腊月二十七、正月十四的送崇活动也在殿内举行,届时全体喇嘛在这里念经,驱除妖魔、祈求太平。

清代,内、外 蒙古 千里迢迢到这个庙上香、求佛者络绎不绝。



万法归一殿上覆镏金鱼鳞铜瓦,屋脊饰以波状镏金瓦。

宝顶高出群楼,呈法铃状。

仅仅一个殿顶,就使用了头等金叶一万四千余两,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故名金顶。



金顶第二层的鱼鳞金片都像被什么东西刮过似的,如同一条一条脏兮兮的抹布用在金黄色的桌面。

导游告诉我们,那是小 日本 占领热河以后, 日本 兵爬上金顶,用刺刀刮金留下的罪证。

据说,那些刮金的 日本 兵,有的没等从金顶下来就当场毙命,有的脚刚落地就咽了气,倒地不起。

总之,但凡冒犯了金顶,都没有好下场~


普陀宗乘之庙

在来 承德 的路上到处都能看到大佛寺的巨幅广告牌,其次,就是号称“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了,而须弥福寿之庙置身二者之间,规模不小,声名却远没有那般显赫。尤其是在以避暑山庄盛名的 承德 ,须弥福寿之庙就更少被游人念及了。

可是,须弥福寿之庙在 承德 却是最重要的一座寺庙,因为它是乾隆皇帝给藏政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六世建造的行宫,其意义非同一般。 承德 的大型文化实景演出《康熙大典》里康熙有一句台词:“敬一人而使千万人悦,修一座庙胜养十万雄兵。”文治武功盖世的高宗乾隆皇帝深谙此 道真 谛,并且将祖父的意愿发挥到极致,把历代解决不了的民族、宗教、文化等诸多问题以一座庙宇得以解决。

由此可见,修筑这座须弥福寿之庙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庙宇本身。


从普陀宗乘之庙出来,坐免费的摆渡车,不到五分钟的路程,就到了须弥福寿之庙。

首先看到一座藏式白色城台和汉式庑殿顶相结合的建筑,很像我们常见的城门箭楼。

高大的白色城墙有三个拱形大门,上面是飞檐斗拱,金瓦红柱的殿宇。



须弥山,藏语叫“扎会”,指居住的吉祥之地,福寿,藏语叫“伦布”。

须弥福寿的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那样多福多寿。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

1780年, 西藏 六世班禅为了给乾隆皇帝庆贺七十大寿,不惜长途跋涉,从 日喀则 扎什伦布寺启程,历经一年又两月,行程两万多里来到 承德 。

为了迎接他的到来,乾隆皇帝仿照 日喀则 扎什伦布寺修建了这座行宫,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

所以,须弥福寿之庙又称小扎什伦布寺,是外八庙里落成最晚的一座,乾隆在《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中写道:“布达拉既建,伦布不可少。”



院落里古木参天,行宫倚山而建,步步登高。跃上三处不规则的石级,一座高高矗立的三间四柱七楼的汉式琉璃牌楼,分外显眼。

据说牌楼仿 北京 北海 公园小西天的牌楼所建,红墙黄瓦,绿色花柱。

牌楼前面镶嵌的白色石额上刻着乾隆御笔金色大字“普门应现”,意为观音显现普度众生之门;后面石额上刻的是“莲界庄严”,意为观音道场。

牌楼前为月台,周遭砌“女儿墙”。正中及左右三面为石阶步道,正中步道两旁,巍然屹立着一对比女儿墙还高的石 狮子 ,远看好似笑一般模样。 狮子 乃百兽之王,汉传佛教喻其为佛陀之勇猛和精进,被当作吉祥瑞兽,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踏上中间步道,是三孔白色雕花拱门,分别代表了三种福气:中门仕途发达、左门财运当头、右门命交华盖。牌楼顶是四低三高七座精致的殿宇,其中三座高的和下面的三孔拱门上下呼应,别有意味。

史料记载,牌楼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分水岭,“凡来瞻礼者,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及喇嘛准入,其余官职许于琉璃牌坊瞻仰,不得入内”。



牌坊往北是须弥福寿之庙的主体--大红台。

这是一座四面由赭红色高墙围起来的高大建筑,每面墙都有三层三十九孔盲窗和实窗相间窗顶还有琉璃制作的精美垂花门头。


大红 台中 央高耸着庙里最大的一座重檐大殿——妙高庄严殿,俗称金瓦殿,象征黄教始祖成佛的佛境,是班禅六世讲经说法的地方。

据证载,年已古稀的乾隆为了迎接六世班禅,专门研究藏史、学习日常用的藏语,在引导班禅参观了整个寺庙后,在此殿请班禅讲经。

班禅把沿途为乾隆祈祷、祝寿的记录、法器以及哈达等礼物四十多件呈献给乾隆,乾隆欣喜万分,当即送给班禅金丝袈裟、金币、弓、箭等,还给他颁发了金册、金印,并题写了“宝地祥轮”的愿额。



在台顶,寺庙最北面山巅上矗立的琉璃万寿塔就在眼前。

塔为八角形,七层,各层塔面皆由绿琉璃砖砌成,塔身黄绿琉璃相间,镶嵌着五十六尊无量寿佛,寓意乾隆皇帝万寿无疆。有解说道“佛塔巍踞山巅,如佛居须弥,风铃轻吟间,如诵经不息。”



承德 | 承古韵至天下,融德行渡万里

有这么一个城市,承古韵至天下,融德行渡万里。

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在这里留下时空的印记,

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在这里祈祷国泰民安,

世界最大的皇家猎苑 木兰 围场在这里驰骋塞北风光。

曾经的皇家圣地,如今的生态园林,

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地,

这里是古老又年轻的—— 承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