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雪山暂别,和大海Say Hi

这几年我们走了太多的雪山, 贡嘎 、梅里、哈巴、玉珠... 每一次出发都要裹上臃肿的棉服,拖着沉重行李, 每一次拍照都被冻得瑟瑟发抖。太想念穿着t恤在大太阳下吃冰饮的感觉了!


于是,

我们决定,

今年,

去解锁海洋!



我对于海的幻想,可不止阳光、沙滩、海浪和比基尼。最起码,要深入远海吧 ,和大鱼搏斗;或者潜入海底,邂逅生灵;又或者在无月的海边,寻觅蓝眼泪…


但这几件事,都不是那么容易实现,它们在我的bucket list里躺了好多年。


万万没想到,潜水证、蓝眼泪和海钓三个梦想,在2022年上半年的4个月内全部实现了!

很简单,只要立马开始准备!


梦境|荧光闪烁

我们的星球,百分之三十是陆地,百分之七十是海洋。海洋深处,是最后一片人类不曾见过的,有待探索的未知世界,是这颗行星最后的边界。


如果说海洋是落在地球的太空,蓝眼泪,便是这个“宇宙”送给人类的璀璨星辰。

曾经以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发光的海洋都是导演的幻想。直到我亲眼见到荧光海,站在海浪中,脚下绽放出似魔法的脚印。才确信,用多么梦幻的词藻来形容它都不夸张。


荧光海作证

这是我见过最像梦境的地方!



宇宙将星河放入你手中

海浪把碎钻推到沙滩上



游莹成丝

脚踏星河

像 艾尔 莎的冰晶魔法

每一步都是一句咒语

“LUMOS,荧光闪烁”

整个海滩

都被点亮



荧光海,更多人叫它蓝眼泪。英文名Bioluminescence ,意味生物发光现象。

春末夏初,海萤和夜光藻等等这些海洋中的发光浮游生物大量聚集,受海浪拍打等刺激时,产生浅蓝色的光,就像大海流下了晶莹的蓝色泪水,蓝眼泪因此得名。至于这些生物什么时候,在哪片海域聚集,等级多大,还不能被准确预测。


我一直觉着蓝眼泪这是种可遇不可求的自然现象,应该比遇到极光还难(毕竟极光遇到过了)。极光还有科学的周期预测,而蓝眼泪完全拼人品。所以我们第一次去 平潭 的时候并没有抱很大的期待,没有做充足的功课,也没有执着地去追。第二次有了经验,跟了当地人的摄影团,必须是当地人,必须是摄影团。开着车、冒着雨,不断地辗转“战场”,终于见到了蓝眼泪,并且勉勉强强拍了下来,学到一些有用的追泪知识。


据说,4-5月是 平潭 蓝眼泪的爆发季,温度回升的晚上爆发概率最大。温度回升,意味最近几日气温一直稳定回升。


潮汐对蓝眼泪也是有影响,当地人讲,涨潮适合观测,退潮适合拍摄。


涨潮的时候大量的红色荧光藻被推到岸边,形成赤潮。若是白天某海域见红色赤潮,那晚上此处爆发蓝眼泪的概率有九成。对,蓝眼泪是一种赤潮现象,但不一定是有害的那种。夜光藻本身是无毒的,只有过量聚积,才会对海洋产生负面影响。凡事过犹不及。


退潮的时候就可以下到海边,和荧光海亲密接触。不过天黑,礁石又滑,如果不是跟当地人走,很多地方真的找不到。他们才熟悉如何在乌漆麻黑的情况下翻礁石、下海滩。网上的 平潭 追泪小团体参差不齐,有收费,有免费。多加几个追泪群,跟对靠谱领队,追泪事半功倍,还有安全保障。另外,这个季节海边特冷,经常大风,一定要带一身厚衣物保暖!防滑可踩水的洞洞鞋也是必备。



在独自尝试不 成功 后,我们也跟了摄影师带的队。不仅带去适合拍摄的机位,还包教学,帮拍美照,也是一举好几得。估计摄影师在不同的观测点 都安 排了“眼线”,每次一声令下,“ 北港 村”,我们几辆车便一起发动,总是一踩一个准。第一晚算是顺利,转了3场,虽然等级不强,但天气稳定。第二晚狂风暴雨,但我们没想到的是,下雨,也会有蓝眼泪,而且更壮观。我们在暴雨中把车开到没有路的山坡上,在毫无能见度的车里静静地等着。摄影师说一定有,就继续等。大约等了一个小时,终于雨停了,风还在怒吼。下车,打着手电,顶着凌乱的风,来到漆黑的悬崖边。远远地望去,海浪就像一道道荧光墙向着脚下推来。每一道蓝光持续几十秒又熄灭,像是游戏屏幕的故障闪烁,glitch。我们,像在观看这个世界matrix的电流漏洞。真美。


荧光澡平时呈现淡白色或淡红色,一旦发生搅动,受到刺激,才出现荧光蓝的颜色。岛民形象的把蓝眼泪等级分为自动挡和手动挡。自动挡意味着等级高、浪又大,浪花闪耀着蓝色涌来,漫过沙子后会又留在沙滩上,沙滩也染上了星光的颜色。所以说,下雨的时候,每一颗雨滴都会溅起一滩荧光蓝的水花。而手动挡,则是需要手动搅和才能看得见荧光色。我们惊奇地发现,蓝眼泪也像极光一样,比较淡的等级就算使劲搅和,肉眼看到也是白色,浓度高一些则是蓝色。当然相机比人眼的感光度更高,拍下来颜色总是更绚丽。



盯住细细地瞧,还是能分辨出是一颗一颗的碎钻,散落沙滩。星辰落入大海,果然不错。如果碰巧穿了网纱裙,那你一定是当晚的闪光少女。网纱会兜住荧光澡,拍照有奇效,仿佛星星为你停留。


说到蓝眼泪的拍摄,并不容易,尤其是拍视频,能拍到和能拍好完全是两码事。

设备、参数和拍星空一个道理。

光圈要大!大 !大!大于f1.8的光圈为佳。

曝光时间不能长,海浪一直搅动,长了混为一谈缺乏细节。

所以导致感光度较高,对相机性能要求变大,sony s3无压力,但我们只有r3+f1.8星空头才勉强够用。

对焦是另一大难题,想要对到合适的位置,拍下清晰的蓝色“星光”,何止是难。手动对焦,主动安排对焦点,多试几次。


以上是跟摄影领队学到的一点皮毛,只有一晚的时间操练,还要不停的辗转海湾追泪,并不能拍到非常满意的照片。


当晚观测到蓝眼泪的机位:猫头墘、长江澳、流水镇




除了潘多拉星一样的夜晚,白日的 平潭 也有不同的模样。虽然整个海岛还在半开发状态,出了海滨就是烂楼烂路。那些原本应是属于自然的海滩,如今立着大片的烂尾楼。不管怎样,犯船礁的 灯塔 、北部生态廊的风车路、油画般的大练岛,不论是政府极力打造的,还是博主们滤镜带火的,都为 平潭 增加一分吸引力。




渔人屿船

在某书刷到 平潭 以西的大练岛,被油画般的画面迷的七荤八素。七拐八拐,找到了这里,渔限码头。

现实显然不如油画世界美妙,它只是高架桥下,捕捞生蚝的渔民们归来停泊船只的滩涂。


退潮时,水草裸露,各种花色海螺和寄居蟹还没从退潮的速度中反应过来,挣扎着往水坑缓慢爬行,在沙地上留下一串串扭曲的纹路。为了拍摄,不得不下到泥沙地里,在及膝的水草间一脚深一脚浅地探路。


感谢落日的魔法,为隐蔽的港湾染上了温柔的颜色,就连渔船斑驳的漆也愈发可爱。我们都在等待这个时刻。


七十岁的老渔民,感慨着怎么会有人来这里观光。他指着一艘船对我说,孩子们留在了城市,只有他和它在这儿度过一生。



我们到别人的故乡寻找风景

被礁石和海藻打动

潮汐退去

岛屿上的渔船,化为草海中的孤岛

这些

不过是他们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繁荣|漂浮牧场


除了 平潭 ,此次 东海 自驾行程还加入了另一个很火的景点,奇达村,因为某个角度酷似 里约热内卢 而走红。我一向反感这种比喻方式,明明这些地方都有着自己更独特的文化底蕴,却非得要“像别处”才能被人看见。但我们还是来了,因为对这片海的好奇。


从卫星地图看, 福建 弯弯曲曲的 东海 岸非常破碎,形成了无数的湾,和游离的岛。这些湾与岛之间,被大片的、稠密的、竹筏样的东西填满,有圆有方,很规律的排布着。在海面延伸去几十里,甚至比陆地上的城镇规模还要大。



前往奇达村的路上,左手为山,右手为海,一路山海为伴,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峡湾地貌,只是这里没有冰川雪山。


行至筱埕镇定海湾,忽然发出一阵惊呼,那是什么?目之所及的蔚蓝海面上,密集的彩色浮球一串串排列开去,望不到边。


停车观察,才反应过来,是“海上牧场”!



再往前行,不只是浮球,越来越多渔排舟楫漂浮海上,列队成阵,渔民驾船在养殖网箱之间穿梭,组成了一座繁华的海上城市!


生活在海边的人,对大海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而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却对这片蓝,有着不一样的幻想。海可能是辽阔,浩渺,是碧海蓝天,是暗涌凶险,但从没有想过,海可以如此“繁荣”。




浮球和渔排下耕牧的是海带、鲍鱼、生蚝和大黄鱼等等。



折腾到白云山山下时已经下午3点了,为了赶在日落前登上旗冠顶,传说中“ 里约热内卢 ”的拍摄地,我们放弃了到村里吃海鲜的计划,不做停留,直接上山。


越走越高,三面 临海 的奇达村全貌也逐渐显现。红黄暖色的建筑沐浴在斜阳中,果然如动漫场景般生动。可惜是西侧靠山,日落时分山体巨大的影子很快覆盖了整个渔村。如果是来这里看日出就完美了。



神似 克罗地亚 的“君 临城 ”的一角



我对渔村的印象,还停留在人们捕鱼为生的阶段,而现在,显然是圈养时代了!


从讨海猎渔,到耕海牧渔,奇达渔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千年之久,城周还保留着300年前的城门。不过代表着古村的石头建筑已经很是稀有,如今屋舍密布,楼房错落,被毫无规划的凌乱街道切割着,建筑风格更像80年代的城镇。很难归为古村,倒是像一些人童年记忆中家的模样。


渔获减少,也是许多人不得不上岸的原因,为了寻求更好的营生,从船坞搬到石头房,做起小本生意,从此改变几代人的命运。


海被圈养,也并不都是好事。因为沿海开发而损失的海岸湿地不计其数,那里原本是迁徙候鸟的栖息地。无数从东亚,甚至 澳大利亚 而来,欲往更北而去的鸟儿,找不到停泊的驿站,它们又去了哪里?



旗冠顶海拔不到500米,散着步,几十分钟就能登顶。山顶修筑了围栏和亭子,栏杆上挂满了祈福的红绳,怪不得路上碰到的几对都是情侣。这种熟悉的乡镇公园气息,和我记忆中家乡的“塔山公园”不谋而合。


站在悬崖上,群山尽收眼底。上百架风车占领了每一座山头,风车后泛起维纳斯带的粉色光晕。岛在海中、海在山间、山在云隙、云在脚下。海雾模糊了天际线,海天一色,低像素的轮船恍如在空中航行。有点羡慕在这样的山海间恋爱的他们,以后回忆起来那段朦胧感情,背景总是带着如此美丽的景色。



无情|深海盲盒

有人说,海钓是“已婚男人的终极梦想”

作为一对已婚夫妇

我俩第一次出海

就是东沙海钓!



【东沙群岛】

东沙、西沙、中沙和 南沙群岛 都属于 中国 南海 的一部分。近几年, 南海 邮轮的风很大,不过它们去的是西沙,而且旅游项目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想玩潜水,钓鱼,上岛露营,还是要找没资质的渔船。东沙虽然是诸岛中最靠近大陆的,但估计只有钓鱼佬和石油工人会去了。


东沙岛(Pratas Island),是东沙海域的唯一陆地,发育在东沙环礁(Dung-Sha Atoll)上,距离 汕头 300公里, 香港 330公里, 高雄 约440公里。我们此行并没有接近岛屿,只停在附近海域。 惠州 双月湾出发,行驶了一天一夜,难熬的20多个小时,才到了这里。



领队说,“近海的鱼都被捕光了,所以要 开远 一点”。


没有岛,没有礁,只有无穷无尽的水。


追溯起来,我对海钓的执念应源于5年前。


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时候,没有工作的日子就去钓鱼。南澳的小溪, 北领地 的海岸,热带雨林里被鳄鱼占领的yellow water,都曾是我积累钓鱼兴趣的场所。有几个月住在朋友家,她说要开着自家的小艇带着我,到 达尔文 以北的帝汶海钓大鱼。过了很久,各种天气原因、时间原因一推再推,直到我离开澳洲也没能去成,成为一个心结。


回到 深圳 ,我不甘心的研究起国内海钓的可能性。南油?西沙?加了几个海钓群,偶尔看到约出海的消息也是蠢蠢欲动。22年离了职,正巧有船去东沙,再也不拖延,即刻成行!




两天航行,三天漂泊,五天行程,瘦了整整5斤,比减肥集训营还有效。


晕船,每个海钓人的必修课,度假人的梦魇。

也怪船家船小,怪浪大,怪我从小坐摩托车都晕的体质。


对钓鱼人来说,要的就是上鱼那一刻的手感,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是开启“海洋大盲盒”的兴奋!


每年4-10月是 南海 最佳钓期。天气、风向允许的话,领队阿sam每月都要带客人出来海钓。阿sam在 深圳 开了家海钓俱乐部,也做海鱼刺身外卖。他说这个季节出海的,谁不是奔着金枪来的。



金枪鱼,国外做罐头的Tuna,这种可以达到数百公斤的怪物,几乎是每个海钓客梦寐以求的目标。


但这次老天爷并没有赏饭吃,整船人加起来也只凑得出2、3条金枪(上图),倒是钓到这么多金枪的好兄弟,“西瓜皮”(鲣鱼、下图)。



黑牙带

长相恐怖又凶残的深海带鱼。


红色的海鱼最常见。因为在深水中,红色是最好的伪装色。红色,橙色属于波长较长的颜色,易被水分子吸收,意味着随着深度增加,它们最先衰弱。


学潜水的时候教练都会做这样的测试,在水下十五米深左右拿出色卡,红色消失。所以,像红鲷这样的鱼在水面上看红色,下潜时,身上的红色逐渐消隐,到了三十米深左右,在它的猎物和天敌眼中几乎隐形。


日暮十分,白昼的喧嚣随着太阳一起沉入海底。耳边只剩海浪拍打船身铁板的声音,和船自身零件摩擦的吱呀声。

有那么一阵,水面上不知什么方向,有斯斯的声音飘过。如果你看过哈利波特第一集,对,就是门钥匙翅膀扇动的声音。


海有很多种。

海上的天,也有很多种。



“天空只是地平线上表现视觉效果的一大块屏幕:阳光倾泻在洋面上,光与影之间垂直的边缘异常清晰。”




太阳只给了我们几个小时的好脸色,后面几天一直是没有轮廓的乳白色的一片混沌。


在远海,渺无边际的海水,并非一般想象的深蓝色,而是一汪黑油。涌动的海浪也不似液体,而有凝固感,像绸缎。


浩浩乎,茫茫乎,飘飘然。


看似荒芜的黑色绸缎之下

却有万千生命的涌动


用 星野 道夫的描述,这片海无异于一大碗海洋生物浓汤



大多数时间,海面上除了我们什么都没有。

偶尔,有站在膨化食品袋上的海鸟漂来



有时,是一艘远洋轮船,只有指甲盖儿般大小


有时,是擦肩而过的油井。这次没能到海上油井旁海钓,远远的也算看到了它。



有一天,视线所及的海域航来了另一艘小船。停在我们的不远处。船工看了一眼,就知道那是艘 台湾 渔船。看它就如同看自己,在翻滚的黑色天鹅绒上,艰难的维持着,不被掀翻。



陆离|冬季潜水

三亚 ?

冬季?

学潜水?

怕不是疯了



20年初报了 仙本那 的OW+AOW考证,3700元+1750的 诗巴丹 。钱也交了机票也买了,因为疫情被迫取消。等了两年也没有出境恢复的消息,咬咬牙,一狠心,“走,这个春节假去 三亚 学潜水!”


5天时间,人均5500元(含住宿价格),拿到PADI O+A证书。因为每天天气给力,教练很好,总体体验还不错。



【 三亚 考证坑不坑?】

三亚 考证价格肯定比 东南亚 贵,但冬天又是节后算小淡季,飞 海口 +动车去 三亚 的组合省了不少大交通费用;另外我们选择了住潜店宿舍,春节假期,亚龙湾附近房价贵的离谱。还好潜店这段时间人特别少,虽然是男女分宿舍,但一直没有舍友,所以我和老公承包一间房,干净卫生,独立卫浴。


通常教练1带4。也遇到1带1和1带2的,主要看选的时间段,人数不多所以每个人都能被照顾到,而且我们教练性格特别好,很有耐心,从不生气。


BUT,我们随便选的潜店,说好的OW+AOW 一共5天,途中教练建议我们加快速度,四天就能搞定。这岂不是亏了,我们4人坚持必须五天(包括两天泳池+两天亚龙湾+一天分界洲),教练也没有坚持,最后也没有不愉快。


亚龙湾泳池除了教学也对外开放,上课的时候无数大妈小朋友坐着橡皮艇在你头飞来飞去,拥挤得很。10米泳池又兼顾了水下餐厅的美人鱼表演池,一池多用是充分做到了。倒是水池够清,鱼也很多,拍照挺好看的。




【 三亚 水质怎么样?】

冬季水下能见度的确不如4-5月,水下生物倒是比想象中的多的多,至少对于我们这些第一次下水的考证者来说,看见什么都惊奇!海兔、石头鱼、刺豚、大石斑和各种海星、海葵、海胆、海参,神奇。



最后一天aow 沉船潜,在分界洲岛。虽然水下生物更丰富,但水质还没有亚龙湾好。在能见度只有1米的混沌海底探索水下18米的沉船,人被包裹在沙尘暴中,真真有种置身《沙丘》星球的感觉。潜导拽着我们四个一路往下钻,水下暗流越来越急,是突然间,黑色的巨大船体突兀地出现在身体右侧,一下呼吸就乱了节奏。本以为沉船会先出现在脚下我们再下潜过去,怎么也没想到是突然出现在这么近的距离,着实被吓了一大跳。群鱼在乱糟糟的铁架间钻来钻去,船体被腐蚀得严重,漏出黑洞洞船仓,在混沌中显得愈加恐怖。这20米潜出了深海100米的感觉。


分界洲岛

沉船潜


【冬季潜水冷不冷?】

2月初 三亚 的平均气温在25度左右。晴天非常舒适,水下温度也可以接受,除了下水瞬间特别冷,适应后能坚持半小时左右。只有第一天的时候体验了阴天+海边大风,躲到水下舒服很多,出了水就吹到怀疑人生,保暖措施还是要做好。


水下呆时间久了自然会冷,尤其是深水,整个人控制不住地哆嗦。如果湿衣保暖性能好一点,或者里面穿长袖长裤水母服,再带上潜水帽应该会好些吧。


总结:第一次潜水也没试过其他惊为天人的潜点,所以感觉整趟行程下来还是不错的。



【装备】

提前准备好对珊瑚友好的防晒霜,不然只能敞开晒

可以买些长袖长裤水母服+潜水帽,不然潜店的湿衣真的不够暖

准备充足的厚厚浴巾,上岸风一吹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潜点的毛巾质量真的不敢恭维。

咬嘴+潜水袜or鞋子可以自己准备,潜店的鞋子多少有点磨脚

带度数的潜水眼镜潜店会提供

晕船厉害的准备好晕船药

潜伴一定要选和自己肺活量差不多的,不然每罐都能剩下100bar,被迫上岸好亏。


蔚蓝海岸和橘子海

准确来说,我们考证只用了4天半的时间。每天下课很早,不耽误打车到市区嗦粉,吃海鲜,看日落。


【椰梦长廊】

上一次来 三亚 还是小学的时候,如今再来,感慨 三亚 已经沦为 东北 人的 三亚 了。餐馆、司机、广场舞,哪儿哪儿都是 东北 口音。 新疆 人也不少,难道是因为 东北 西北 太冷了,要飞到南方过冬?海滨长廊的广场舞大军更是开了眼界,扭秧歌,萨克斯, 新疆 舞,羽毛球,耍单杠的大爷,可谓移步异景,怪异又和谐。印象最深的,是吹萨克斯的大爷,满脸写着人生巅峰的得意,一圈圈围着他的人群,跟着大爷身边的阿姨的拍子齐声喊着“过年了、过年了,发财了、发财了!” 估计,这就是新闻联播里的幸福世界吧。


椰梦长廊的游客很多,但只要你一直走一直走,总能找到没人的角度。




我们从 海口 坐动车来,决定用两天的时间自驾离开。沿着东部海岸线一路向北,走遍沙滩,礁石,村落,湿地,椰林


“椰树和 海南 岛的亲密关系众所周知,可关于它们相识的经历,却始终是个谜。有一种说法比较盛行, 海南 岛上原本并没有椰树,最早的椰子来自马来半岛。数千年前,一些成熟的椰子从马来半岛的椰树落下,被潮水带入海中开始漂泊。搭乘洋流的班车,它们必须在两个月之内遇见陆地,否则等待着它们的就是死亡。这样艰险的旅程失败了很多次,直到某一颗椰子率先登陆了 海南 岛。这是幸存者的胜利,一颗椰子最终繁衍出一片椰林。”

-- 《航拍 中国 》



我们在地图上随便定位了一个朝向西边的海边,车子冲出树林开到沙滩,无意中,遇到了如此绝美的椰林日落。岸边是渔民捕鱼的脚楼和架空的渔网,海浪为沙滩镀了金,天边的城市如海市蜃楼般,落日和楼宇一样大。



可惜这么美的沙滩,竟然遍地垃圾。燃放的后的烟花、海上飘来的塑料、喝完的空酒瓶,触目惊心。原来哪有什么秘境,都是被人类抛弃的地方而已。




无人机找到一艘沉船



渔民划着泡沫做的筏子去下网




抵达 海口 前,我们来看海滩风车阵。虽然是对外开放的海滩,但是并没有什么游人,只有我们这些追着网红滤镜而来的人。这里比昨天的秘境更糟,风车下的垃圾堆成了山,海里冲上来的,很多埋在沙下很深,无人管问。


人们从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此也选择性忽视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海洋的生态系统本比单一的高山生态稳定的多,但我们走过的4000公里海岸线,看起来比高山更脆弱。

渔村的变迁,孤岛的老人,只为利益而野蛮开发的城市,近海渔荒,和那些被人抛弃的角落一样,需要被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