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我,去 内蒙古 旅行有哪些不可错过的地方,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会是 满洲里 。

满洲里 虽偏远,交通却并不闭塞,有火车和飞机可以直达。但我更乐意选择乘汽车前往,因为途中要穿越 呼伦贝尔 大草原。


六月初,草原还没有被翠绿的牧草覆盖,只是一种青与黄的交替, 额尔古纳 河在边境线上曲折蜿蜒,草原公路漫不经心地向远方伸展,偶然有大群的绵羊出现,车停下来,等着绵羊一团一团地过马路。牧人骑着摩托车,奔驰在几百上千头羊群身边,几分钟后,就变得十分遥远了。




尽管出国不是稀罕事,走在边境线仍旧是另一番心境。茫茫的草原被锋利的铁丝网割开,辽阔而生冷的天空下,吹着分不清南北的风,直到抵达 满洲里 ,这种严肃和苍凉才变得暖和了一些。


满洲里 是一座因贸易而生的城市,故而虽身处草原腹地,远离人口密集区,却扮演着我国最大陆路通商口岸的角色。中、蒙、俄三种文化元素在这片草原上落地,匆忙间组合出了一种奇异的城市风格。


暖色调的城市外衣,无处不在的漂亮屋顶,以及散落在开阔荒原上的一座座精致城堡,让人有一种被丢进了童话世界的感觉。

满洲里扎赉诺尔猛犸公园

满洲里婚礼宫


城市的 西北 角,是整个 满洲里 最具 俄罗斯 风情的套娃广场。洋葱头式的俄式城堡群看起来如同一座甜甜的糖果屋。数十座巨型套娃在城堡间拉开气势磅礴的阵势。


满洲里套娃广场


最大最乖的套娃,有十几层楼高,她的肚子里竟然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酒店!


在 满洲里 不买个套娃,就好像去 北京 没有登长城一样遗憾。我也挑了一个可爱又便宜的,没事的时候就一个一个拿出来摆成一排,再一个一个装进去,好像一个 俄罗斯 家庭在搞聚会。


我还忍不住买了一个机器人木偶,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小满”,小满实在太乖了,接下来的旅程中他毫无疑问地成了我镜头中的主角。


套娃酒店的不远处,在这片光彩夺目的建筑身后,画风陡转,那里是戒备森严的边境线和边防哨所,就在哨所的旁边,矗立着整个国家的国门。



满洲里 国门是我国陆地口岸上最大的国门,相比之下,不远处的 俄罗斯 国门则显得有些寒酸。两座国门并列骑跨在一条国际铁路上,不时还会有满载货物的火车穿越国门滚滚而过。



此情此景中,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已在心头泛滥,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堂堂的一国之门竟被栅栏围起来,变了收费不菲的景区(80RMB一人),胸口那股即将喷涌而出的热流顿时冷冻成冰,碎落一地。


景区中的陈列和摆设展现的多是党的光辉历史和中苏 友谊 ,对那条在一个多世纪前,搅动整个 亚洲 局势的铁路却鲜有陈述。实际上,没有这两条默默伸向远方的钢轨,就没有眼前这一切。

这条铁路就是 大名 鼎鼎的“ 中东 铁路”, 满洲里 正是 中东 铁路的第一站。而 满洲里 的故事,也应当从 中东 铁路讲起。


19世纪末,鲸吞了整个 北亚 的 俄罗斯 帝国为进一步实施蚕食 亚洲 的远东政策,在皇储尼古拉的主持下开始修建一条贯通西伯利亚全境的大铁路。与此同时,吞并 中国 北方的“黄 俄罗斯 计划”也浮出水面,为遂行这一计划,并减少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开支,俄国人力求将铁路干线伸进 中国 东北 地区。


1896年,清廷特使李鸿章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却最终在俄国代表的威逼利诱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密约》。俄国人以共同抵御 日本 为幌子,不费一枪一弹就取得了在我国 东北 修造铁路、划分属地、运送兵员的权力。而李鸿章争取到的仅仅是这条铁路的命名权,并名之曰“大清东省铁路”(简称 中东 铁路)。



中东 铁路以 哈尔滨 为中心,呈T型分布,全长2522.8公里。北线从 满洲里 入境,到 绥芬河 出境,通达 海参崴 。南线贯穿 吉林 、 辽宁 两省,直抵 大连 旅顺 口。


1901年底,这条在 中国 大地上利用 中国 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修建而成的铁路全线临时通车,随铁轨而来的是打着护路旗号长驱直入的俄国军队,和被强行划分出的“铁路附属地”。俄国人在 东北 的殖民统治以铁路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火车日夜不停地穿梭,一批又一批的俄国移民从 满洲里 入境,一车又一车的 中国 物产又从 满洲里 流失。


1902年10月6日,沙皇公然宣称:“满洲将来必须归并俄国,至少要成为完全依附于俄国的附属国。”


瓜分 中国 的大幕拉开了……


接下来的50年里,日、俄、美、英、法以及后来的苏联和北洋军阀为争夺在 东北 的利益,围绕着 中东 铁路展开角逐,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强占铁路的控制权。


这是一条以卑劣的目的和血腥的手段伸进 中国 领土的铁路线, 东北 大地几度落入敌手,都与它息息相关。然而,铁路无罪。它是侵略者手中的掠夺工具,它也是 东北 经济腾飞的翅膀。 满洲里 、 哈尔滨 、 长春 、 大连 ……一座座新 新城 市在铁路沿线拔地而起。



实际上 满洲里 既非汉语,也非蒙语或满语,它是俄语的音译。这片草原最开始的名字叫“霍勒津 布拉格 ”,蒙语的意思是“旺盛的泉水”。


因为这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进入 中国 东北 的第一站,且俄国人惯称 东北 为“ 满洲里 亚”,于时最初修建车站时,便以此为名。汉语音译时,将“亚”字省略,就成了 满洲里 。


至今, 满洲里 依然有大量的 俄罗斯 人,在街上闲逛,恍惚有种置身国外的感觉。这些 俄罗斯 人当中有生于 满洲里 的 中东 铁路工人后代,有做进出口生意的商人,也有冲着高工资而来的打工族,还有不少是举家乔迁而来的新移民。


相比于成天打这个、捏那个的 俄罗斯 ,潜心发展经济的 中国 显然有着更丰富的生活资料,更低的物价,和更高的薪水,这些福利对于国境线外的邻居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另外,也有大量的 俄罗斯 人是为采购而来,他们开着自家的面包车,风尘仆仆,颠簸到 满洲里 ,临走前,车厢里会塞满 中国 产品,为了物尽其用车顶也同样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甚至自行车、婴儿车等也被打包上架。



俄罗斯 产品与俄式餐厅在 满洲里 也相当普遍,在这里可以买到正宗的 俄罗斯 特产,也可品尝到地道的俄式大餐,在当地旅行社的帮助下甚至可以坐国际班车到邻近的 俄罗斯 小镇来一次短暂的出境游。



这繁忙的景象背后,是一个更为深刻的故事。100年的时光,除了那条铁路的路基没变,其他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苦难中浴火重生的 中国 ,正在稳步向前,赶超那些曾经欺负过我们的国家。外国人来 中国 ,不再是为了掠夺,而是因为这里有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



夜幕降临,草原里的寒意清晰袭来, 满洲里 绚烂的色彩忽然被夜色吞没,又在黑暗中点亮气势磅礴的华灯。



这里的夜景,未免太耀眼了。举目望去,璀璨的灯光沿着城市的轮廓和那些异域风情的建筑绵延攀升,在寂静无声中,勾勒出一座熠熠生辉的金色幻城。



然而,走进了才发现,这辉煌并非是万家灯火,而是装点在建筑外墙上的景观灯,高楼的大部分窗户都没有亮灯,黑夜的 满洲里 ,似乎只是在假装热闹。也或许,这绚烂的灯光是在履行一个庄重的使命:在黑暗的边境线上展示大国华彩,向那段屈辱的历史宣告 中国 的崛起。


由此,迷人的 满洲里 又是那么寂寞。



我从套娃广场沿着城市的中轴往回走,就在日落之前,广场还用五彩斑斓的颜色引得我们声声惊叹,而回头望去,在暮光的映衬下,它又显得如此孤寂,仿佛除了建筑,那里一无所有。零星路过的汽车和行人,也好像视而不见,未作停留就匆匆离开。


满洲里 的柔情啊,还是没能融化边关的坚硬。



于是翻开地图再看看,想想我正在这个小小的地方,在边境线上一个极小的点,整座城市寥寥无声,整座城市灯火通明,好像托举着一轮述说着幸 福安 宁的圆月,为华夏大地点着一盏小小的烛火, 满洲里 多么努力,又多么孤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