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骑,在周(口店)张(坊)路邻近云居寺的观景台上,无意间遇到这个萌萌的虎娃,也算是为新年开了个好头。转眼进入了新的一年,最大的感触就是,这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啊!已经折腾了两年,但愿今年能放心地摘掉口罩,像2019年以前那样自由地生活、旅行吧。新的一年开始,我想找条以前没有骑过的线路,让自己尽量对骑行保持一点新鲜感。

上午10点,开车来到房山区周口店镇zf门前的停车场,拍照后开始骑行。今天计划周张路、房(山)易(县)路环行。image.png

从停车处向西不远,左转进入了周张路。从周口店到张坊有两条路,一条房易路,路在平原地区,平坦宽敞,现在是234国道的一部分,另一条是周张路,周张路沿路大都是深山峡谷,狭窄险峻,比较偏僻,周张路又叫作战备路。虽然从地图上看,房易路走了弓背,周张路走了弓弦,但如果算上山路的曲折,周张路的距离并不比房易路近,而且骑行难度较大。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今天我先走周张路。
从周口店左转进入周张路,先爬一道小坡,经过娄子水、黄院村等地。image.png
10点23分经过拴马桩村东口直行,右转是黄山店、坡峰岭方向。
由此开始爬第一道坡。image.png
  难度不大,和戒台寺坡道类似吧。image.png
周张路北侧的山谷和京原线铁路桥。image.png
  10点47分,骑到一个明显的垭口。
回望山谷里的村庄和京原铁路曲线桥。image.png
垭口并不是最高点,还要再爬升一段。image.png
最高点有处观景台,然后一路下滑,这一路的风景开始有些意思了。image.png

11点06分,经过孤山口铁路桥。image.png
过孤山口铁路桥不远,在山腰公路上,可以望见两座古塔,近处的是明代的周吉祥塔,远处是辽代的天开塔。image.png
  度娘说,周吉祥又名周云端,曾任大觉寺住持,其从姊为明宪宗生母周太后(英宗之妃)。北京有两座建于明代周和尚塔,一处是在北京海淀区北安河乡大觉寺南1.5公里的山坡上,叫作“周云端和尚塔”。一处是这里孤山口村的“周吉祥塔”,一般认为这里的是衣冠塔。天开塔则出土过佛舍利,我待会儿返程时再说。
继续。
经过下中院村。下中院村元代成村,元至元十年(1273年)应公禅师于此修建中院,护持名刹天开寺,实为天开寺之别院,故村名称为中院,又称别院。后发展成两地,分称上、下中院。image.png
过了下中院,又开始爬第二道坡,难度和第一道类似。image.png
  周张路虽处山区,但距离平原并不远,从山的缝隙里就可看见山前的平原。既可隐蔽自己,又可窥视平原敌情,不愧叫做战备路。
又爬了几道坡后,眼前豁然开朗。image.png
云居寺所在的小盆地一目了然,前几年参加北青报组织的活动,去云居寺走访社科院宗教所的罗焯老师,罗老师说当初清帝雍正要建西陵,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贤亲王选址,最开始看上就是群山环抱的这里,只是这里盆地过小,后来才选择了现在的西陵。

image.png

这里的特点就是群山环抱。image.png又一座京原铁路桥。image.png  远处的云居寺滑雪场。
一路下滑的山路。image.png  
  周张路20多公里,这段的景色最好。
12点21分,来到山下的三岔村。image.pngimage.png12点31分,经过石经山。隋唐时的和尚静琬鉴于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灭佛,担心佛教断绝,发愿将佛经刻在石碑上,收藏在山里的石窟里,为后世留下劫火不焚的经典。石经山是石刻佛经的起源之处。1981年11月26日,罗炤根据《憨山大师梦游集》石经山雷音洞埋藏舍利的记载,在雷音洞拜石下发掘出在历史尘埃中湮没400余年的佛舍利。石经山和云居寺都非常值得一逛,今天因时间关系就不去了。image.png

12点35分,经过云居寺前十字路口的检查站。疫情期间进京,房易路长沟检查站的车流很大,这里相对少些。
过了检查站,来到云居寺景区。image.png云居寺始建于隋朝,在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炸毁,1985年重新修建。云居寺最有名的是石刻的佛经,从隋朝起直到清康熙年间,历经七个朝代,40余代僧人薪火相传,留下了15000块石碑,3000万字的佛学典籍。除了石经,云居寺还有佛舍利。据说在中国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只有三处,一为陕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一为北京八大处的佛牙舍利,另一处就是云居寺的肉舍利,此三处被称为“海内三宝”。

虽是新年,云居寺没有张灯结彩红灯高挂,仍保持着超凡脱俗的庄严肃穆。
  我原想进入云居寺,再重温一下罗焯老师的介绍,细细地参观这座有故事的古寺,但算了下时间确实不够,下次再说吧。
沿云居寺路向东开始返程。
13点22分,回到房易路,进入长沟检查站。今天是新年假期的第二天,返京的车辆还不算大多,但排队也有500米以上,我骑行一路穿行,很快经过检查站,检查站只查了行程卡,顺利通过。
  过了检查站后,来到一路边小店,13点55分,吃迟到的午餐,单人骑行照例一碗拉面五个肉串。
吃完顺路去天开寺景区转一圈,这里有片小湖。
先去小湖西侧的皇后台村。这里有清初重臣伊桑墓。伊桑阿(1638~1703年)满洲正黄旗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在平定三藩之乱和抵抗俄罗斯入侵的事件中,曾统筹军需(督造战船)。现墓地尚存华表、石碑、牌坊等遗迹。
  骑车在皇后台村里闲逛。
隔着小湖看天开寺景区。
然后骑车来到湖东岸的天开寺景区,没想到这里竟然还收门票,票价48元,幸好我还带着记者证可以免票,售票员检查过后心有不甘地放行,要求我把自行车放在门外。虽然不让自行车进入,可里面的汽车一点也不少。其实这个景区没有多少可看的,除了小湖,就是湖畔的饭馆、就是韩村河镇敬老院、各种康养酒店、养生基地,还有基金会等,这样一说,大家大概就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了吧。image.png  景区深处有天开寺,据说天开寺历史悠久,而现在所见不过是座崭新的寺院。
  大雄宝殿的后壁有一菩萨像,身后墙壁上是各种西方接引的莲位,都是亲友为亡灵祝祷的,也求个自身安慰。牌位上写着超度“历代宗亲、冤亲债主、堕胎婴灵”等,弄得我都不知道宗教和迷信的分界在哪里了。

观音殿前的标语。
天开寺旁的天开塔,百度上介绍,天开塔始建于唐,辽代重修,清末民国,佛塔逐渐残破,只剩下残垣断壁,又于2005年重修。
  据天开塔旁的展板介绍,天开塔于1986年出现“放光”现象,1990年6月从天开塔地宫中出土1.9米的石质舍利塔,舍利塔里内有佛舍利,后舍利塔和舍利供奉于云居寺。而社科院宗教所罗焯老师介绍,罗在1981年在石经山发现的舍利现在保存在首都博物馆,有时回云居寺展出。天开塔和石经山相距不远,在相距不长的时间内相继出现两处舍利,这非常有意思啊。
继续,15点40分由天开寺景区出来。
  沿房易路返航。
16点20分回到停车处,结束骑行。
今日骑行61公里。
----END----